
学校概况广饶县第一中学[1]分为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城西北隅,占地200余亩,建筑总面积48162平方米;东校区位于广饶县城东新区,占地362亩,建筑总面积为80461.57平方米,于2004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06年,学校共有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00余人,教职工568人,专任教师33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83人。系“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重点联系中学”、“全国数理化奥赛金牌学校”。
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1年,坐落于广饶县城西北隅,当时定名为“山东省广饶中学”,招收初中学生。1956年起招收高中学生,成为广饶历史上第一处完全中学。1957年更名为“山东省广饶第一中学”。1970年12月至1978年2月,曾使用过“广饶县五七红校”的名称。1981年以后,学校不再招收初中班。建校初,学校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正副校长由省政府任命,属县级单位。有两任县长兼任校长。县文教科副科长兼任教导主任。1956年6月30日起,学校正副校长由淄博(后改为惠民)专员公署管理与任免,属正县级单位,自“文革”开始由县政府管理与任免,属正科级单位。自2000年8月29日,学校规格明确为副县级,正副校长分别由市县政府任免。
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高中资源与结构,发挥优质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2003年初,县委、县府决定在县城东区建立广饶一中东校区。2003年4月29日举行了奠基仪式,5月份开工建设。2004年6月建成,暑假后招收第一级学生。
办学条件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齐备。两校区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办公楼各2幢,体育馆1幢,音美楼1幢,教工宿舍楼9幢,学生宿舍楼10幢,学生餐厅4个;多媒体阶梯教室5个、电子大阅览室2个、现代化高标准体育场2个,微机室8个,语音室5个,图书馆藏书近15万册,实验室达到国家部颁一类标准。
广饶一中东校区总投资约1.32亿元,建设严格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施工并进行内部设施配套。总占地362亩,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有科技楼一幢,内设三个大书库,首批购书5万册,投资100多万元,另外还有三个大阅览室,其中一个是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内设240台微机,可容纳三个班的学生同时阅览。实验楼一座,上面设有23个理、化、生实验室,27个仪器室,首批仪器投资100多万元,装备投资150多万元。音美楼上设有音美教室和六个微机室,配置了360台高档微机,仅微机投入就达150多万。学生公寓共有六幢,内部设施相当完善,每个宿舍均配有宽敞的阳台和卫生间。投资1100多万元建成使用的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是学生学习之余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有学生餐厅两个,可容纳全校5000学生同时就餐。
该校设有“济困助学爱心基金”,每学年都要拿出近20万元对特困生进行救助,以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以奖励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者。
办学成绩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尤其是1994年学校实行“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改革以来,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和地方政治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学校本科过线人数占全市的38%以上,高考年平均录取率为86.18%。教育质量跃居全省同类学校上游水平。1995-2005年连续11年被评为“东营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并先后被评为东营市“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基地”、“先进教工之家”、“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被授予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军训试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花园式单位”等称号。
2005年高考该校创出佳绩。一批本科全市883人,该校414人,占全市的46.9%,二批以上本科该校共录取998人,三批及以上本科生上线人数达1171人,本科升学率82.2%。优秀生:全市文科前10名中,该校占7人,其中前五名皆在该校,全市理科前10名中,该校占7人。继2004年有5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后,2005年又有4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2006年高考中,该校一批本科378人,过二批本科的1004人,其中有一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另外,学校在培养特长生和尖子生方面成绩卓著。仅2004-2006三年,就有462名音体美特长生被录取到本科院校,15人在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05年以来学校连年获得“全国数理化奥赛金牌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