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月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彝族月琴,又称弦子。弹弦乐器。音箱圆形的称库竹、棱形的称八角琴。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贵州省威宁等地。二百年前已在彝族地区流行。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文昌宫桥墩壁画彝族踏歌图中,绘有弹月琴的舞者。该画绘于十七世纪(《中国音乐史图鉴》V—3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区的月琴,琴颈较短。音箱稍大,有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等多种。张二、三、四弦不等。八角琴全长65厘米。

二弦月琴,形制古老,琴颈短,音箱大,设五至十一品。曾以马尾为弦,粗细各一,右手食指、中指弹拨。音色柔和纤细。定弦d1、a1;e1、a1;g1、d2。四弦月琴,两弦一组定弦d1、a1,每弦定一音为a、d1、g1、c2。三弦月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二弦月琴发展而成,流行于四川凉山的越西、甘洛、昭觉、雷波和贵州威宁等地。全长65厘米。音箱边框冬瓜木制、面板楸木制。

演奏时,琴置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竹片或牛角片弹弦发音。

音色清脆明亮。弹、拨、挑、扫并用,并有双音、和弦、颤音、倚音、滑音等技法。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民间歌舞和彝剧伴奏。传统曲目有《甘洛调》、《数西调》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