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车站》是一首诗歌,作者埃兹拉·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现代文学领军人物。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 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哈密尔顿大学。1908年移居英国。受芬诺洛萨(Fenollosa)的影响开始意想派创作。1921年迁居巴黎。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学,尤其是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庞德是叶芝(W.B.Yeats)的学生。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很影响。此4人均为现代派大家。很遗憾,也许是因为政治原因,庞德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庞德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诗歌如俳句诗的写作形式及特点。
诗文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赏析一诗歌只有两行,却因为“幽灵”与“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特殊的意象而夺人眼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车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跟着又是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
诗人以两个并置的意象描述了这样一个瞬间,色彩强烈,神秘而优美。这一刻,因为诗人奇异的才华,世界也不得不在匆忙中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