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色沿山坡拾级而上,进得山门,眼前是一片开阔明亮的空地。庄严的大雄宝殿门口,站立著两头,从西双版纳运回的木象,形态温顺逼真;大殿上供奉著从缅甸运来,用纯白玉精雕而成的一尊高约三米的佛陀释迦牟尼坐像,两旁也是用纯白玉雕塑的迦叶和阿难两尊者站像;大殿左边是观音殿,观音殿左的一间偏殿,就是闻名遐迩的道荣禅师真身殿。
大殿右偏殿,供有开山祖师闻修法师塑像,座前明烛素香,伴著大钟发出的宏亮钟声,更显出这座古山寺的庄严,静谧。
历史沿革1926年,道荣园迁至现址,闻修雇用工人,刿草伐树,劈山开石,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建成今日的道荣园,弘法利生,广设方便。
1932年,道荣园取得政府发给的寺庙牌照,成为沙田的第一间教化众生的佛寺,并向香港政府华人庙宇委员会正式注册,登记为合法开放寺庙,可以接待四众参拜、参观。
道荣园建成后,其间曾一度命名为“道荣禅院”。
道荣园正式建成后,一改往日香港佛教的那种著重个人结庐修持,而是发扬大乘佛教的济世精神,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早在1918年,香港跑马地马马棚大火,这场火灾导致近六百人不幸罹难,道荣园应马会邀请,到现场为死难者做功德,超渡亡魂。道荣园特地礼请虚云老和尚到香港,为死难者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1936年,东华三院做为时七天规模宏大的“万善众缘水陆大法会”,道荣园再次邀请虚云老和尚到香港主法。
20世纪50年代后,道荣园由女众主持作当家。至1992年,改修尼师圆寂,道荣园恭请智鸿法师,任董事住持。
1999年,完成大雄宝殿的翻新。是年12月5日,道荣园举行百年暨大雄宝殿重修开光典礼和智鸿法师升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