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全息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广义全息律简介广义全息律属于广义科学的一个分去学科。

广义全息律是建立在广义能量学、广义宇宙学、全息生物学、全息光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对自然事物的描述系统。以能量波相干成像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础、与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相互转换的理论相契合。以简谐波干涉及干涉条纹叠加产生全息图像的实验为基础,阐述了大自然存在的内部能量平衡原理。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物质、疾病、治疗、因果、能量医学、自然存在的本质。

广义全息律研究内容 广义全息律研究的范畴包括着目前所有的“全息”,即:全息、全息论、全息生物学、全息技术等。全息全息(Holography)(来自于拉丁词汇,whole+ drawing的复合),特指一种技术,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显示的像也会变化。因此,这种技术拍下来的照片是三维的。

虽然全息图通常指三维光学全息图,但这是一个误解。除此之外,声场也可以被制作成全息图。

其制作过程如下。

对一束相干光(频率严格一致,表现为可以产生明显的干涉作用)进行1:1分光,照射到拍摄物体的称为物光,另一束称为参考光。保证光程(光走的距离)近似相同的情况下,使在物体上反射的物光和参考光在晶体(或者全息底片)上进行干涉。

观察的时候只要使用参考光照射全息底片,即可在全息底片上观测到原来的三维物体。

这是最简单的全息图原理,此外,还有白光(指非相干光源,例如灯光、日光)即可再现的全息图(广泛应用于防伪标识),彩色全息图(可以用白光再现被摄物体的颜色)等等。这些全息图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

备注

衍射(Diffraction)又称为绕射,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全息论全息论,源于物理学上的特殊产物:“全息照片”——一般照片只能看到物件一个角度的影像,但全息照片则能提供可以无限多个角度观察的立体影像。其形成原理是利用光学的衍射原理,在全息照片的底片上纪录单一频率的光束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出来的衍射波纹。观看全息照片时,需要用与纪录影像时相同频率的光波照射到全息底片上,方能产生物品的影像。因其构成的特殊性,“全息照片”(实际上就是纪录衍射波纹的底片)有个特性:如果将底片打碎,利用底片的任何一个碎片都能还原出该物品的整体影像。——由于这一特性与全息论认为的“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的意思一一致,因此该理论被冠以“全息”二字。

全息论,实际上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概念相一致。中医理论上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灵枢•本脏》“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国的扁鹊、华佗等都是望诊的“高手神医”。全息生物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山东大学生物系张颖清教授在研究了大量的生物现象和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了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介于细胞与整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提出了全息胚的概念,创立了全息胚学说,并以此为中心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学说与细胞学说之间是包含关系。全息胚学说认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一个生物体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和具有不同特化的多重全息胚组成。在生物体中,整体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真正的胚胎是全息胚的特例,而一般的全息胚是生物 体上结构和功能与周围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全息胚内部又有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完整性。全息胚几乎随处可见,一片树叶,一只土豆,一根玉米棒,人的一片耳廓,第二掌骨节肢等等都是。其中高一级的全息胚中又包含有低一级的全息胚,一级套一级。大量的全息生物现象告诉我们,生物体的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在结构和组成上与整体相似,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简言之,即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表现于不同的方面,已经发现的表现于形态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的事例很多,所有的 部分中含有整体信息的事例都在事实上支持着全息胚学说。

1.形态学方面的例证

全息胚在较高的发育阶段上,能够表现出全息胚之间形态相似或全息胚成为“整体缩影”式的形态全息现象。在人体 ,躯干上有头、一对上肢和一对下肢共五个分支,对应在 手和脚这些小的部分也有5个分支,即5个手指和5个脚趾。对于体表遍布斑纹的动物,主体和各第1级全息胚的斑纹数都大致相等,如斑马的躯干上有9条斑纹,其头、颈、两前肢的各节肢,两后肢的各节肢都大致有9条斑纹 ,不同的是斑纹的疏密程度有差异。植物的叶形也含有植

物整体形态的信息,如叶柄长的植物,对应在主干和大的枝条上,不着生枝条和叶 的区段就明显加长。叶在全株或枝条的总体分布情况与叶的形状有全息对应关系,对于全株或全枝叶生株顶或枝顶,植株下部或枝下部少叶或无叶的 植物,对应的叶形使叶的上部有较多的叶物质,从而使叶成为倒卵形、倒披针形、倒三角形或匙形等,如菱叶海桐的叶聚生枝顶,叶为倒卵形。米兰的叶在全株由下向上渐变大,每一片叶也是由叶基部向上部渐变宽。对于叶在全株上部较少或较小的植物,对应的叶形则会使叶的 上部有较少的叶物质,叶就成为与上述情形相反的卵形、披针形或心形,如甘青虎耳草全株下部的叶多且大,叶为卵形。植物的果实在全株的空间分布情况与果实的 外形也有全息对应关系,对于果实主要结于株顶或枝顶的植物,果物质在果先端的分布就多,使得果实为倒卵形,如鸭梨和无花果。对于果实主要结于枝的中部,枝上部果实急剧减少的植物,果物质在果先端也急剧减少,使得果实成为尖嘴大肚的形状,例如桃。对于苹果和梨等植株,主干基部没有大的分支,枝相对均匀地分布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对应地全息表现于果实的形状,就使果实表面没有沟和槽,而桃、李、杏等植株主干的近地表处有一些大的分支,这种枝在空间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全息表现在果实的外形上,使果实表面有一浅沟。

2.临床医学方面的例证

张颖清教授在1973发现了人的 第二掌骨侧有一组有序的穴位群,并在后来发现了穴位全息律。他揭示出人体任一长骨节肢或其他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的穴位,如果以其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的名称来命名,则穴位排布的结果使每一节肢或其他相对独立的部分恰象整个人体的 缩小,并且,每两个生长轴线连续的节肢或每两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总是对立的两极连在一起的。从张颖清教授给出的穴位全息律概图和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详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人的第二掌骨节肢、桡尺骨节肢、肱骨节肢、股骨节肢等都象缩小了的人体:整体上有头,这些部分上有头穴,整体上有胃,这些部分上有胃穴,如此等等,并且穴位的排列顺序与整体上的对应部位或器官的分布顺序相同。

第二掌骨等节肢系统不但含有整体上的形态学信息,还含有整体上器官或部位的病理学信息,即当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病时,这些节肢系统上的对应穴位就表现为痛阈降低,按压这些穴位时,对应的穴位就出现压痛反应。利用第二掌骨等节肢系统的全息 穴来诊断和治疗整体上各器官或部位的疾病的方法就是生物全息 诊疗法。张颖清教授和国内外许多医生的临床病例证实,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于200多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都在90%以上。

3.生理学方面的例证

植物的开花顺序也显示出植物的部分中含有整体的的信息。如水稻的开花次序是最上部的枝梗先开花,最下部的最后开,而在低一级的全息胚,如一个小穗的开花顺序也是最上部的花先开,最下部的花最后开。木槿和石榴的情形与此相似,木槿的全株顶部先开花,而下一级的全息胚各主枝及下二级全息胚即各主分支也都是顶部先开花。石榴的全株花开于植株上部或上部先开花,而以下各级别的全息胚如主枝和主分枝、次级分枝也都是花开在顶部或枝上部的叶腋间。棉花开花的顺序与上述实例相反,在整体是最下部的花先开,最下部的花后开,而各个 第一分枝的开花顺序也是最下部先开花,最上部的最后开。另外,棉花的落蕾率在全株从上部向下部递减,在低一级的全息胚即一个整枝上,落蕾率也是从上部向下部递减的。

4.生物化学方面的例证

这方面的例证很多。福建农学院全息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叶永在教授研究了水稻谷粒中RNA含量的全息分布情况,发现水稻穗全息胚中谷粒RNA含量呈梯度分布,即顶部谷粒中的RNA>中部谷粒的RNA>基部谷粒的RNA,而低一级的全息胚枝梗谷粒RNA含量也呈梯度分布,即顶部谷粒RNA>中部谷粒RNA>基部谷粒RNA。又例如甜菜(一种糖料植物),其全株的上部是叶和花序,中下部是块根,最下部是根系,含糖量最高的部位在全株的中下部,而在块根这一级全息胚,含糖量分布与整体类似,含糖量最高的区域也在块根的中下部。高粱中有一种物质叫氰酸,在全株是上部的叶含量较高,下部的叶含量较低,而在一片叶这样的全息胚中,氰酸的含量也有相同的分布形式,也是叶上部的含量高,叶下部的含量变低。茶树的茎和 叶中含有咖啡碱,在全株,上部的嫩茎比下部 的老茎咖啡碱含量高,而在低一级的全息胚,如在一个完整的枝上,也是上部叶比下部叶咖啡碱的含量高。

5.遗传学方面的例证

马铃薯的块茎结于全株的下部,即全株的下部对结块茎这一性状有更突出的表现,对于块茎这一级全息胚,张颖清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进行了种植试验,结果显示块茎的下部即顶部比基部对结块茎这一性状有更突出的表现,用顶部切块作种比用基部切块作种平均增产19.2%。玉米的棒子结于植株的中下部,换句话说,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对结籽粒这一性状有较突出的 表现;对于玉米棒上的籽粒而言,种植试验显示,选用玉米穗上中下部的籽粒作种对比选用上部和基部的籽粒作种增产可高达35%。山东临沂地区种子站的邢作福等人对18种农作物作了类似的种植实验,都不同程度地显示了增产效果。

全息生物学中“全息”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借助其中的某些观点来观察及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现象,可以产生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生物观。不仅如此,在全息胚学说指导下众多的全息生物技术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园艺学上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重建整体的形态,得到人们所需要的新性状或强化某种新性状;在医学上根据全息胚与整体间的全息对应关系,对人体的许多疾病作诊断和治疗;在农学上根据作物整体期望性状部位与整体之间的全息对应关系进行全息定域选种;在药学上根据药用植物整体与各部分间的全息对应关系来确定药用部位,以便扩大药用资源的范围,或指导有效药用成分的提取等等。广义全息律 与上面这些特指某个科学方面的技术或知识不同,广义全息律因属广义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就是在研究包括广义宇宙、广义能量等全息方面的一些现象、规律。

研究广义全息律的意义 从上面的一些事情中,就很容易发现研究广义全息对广义科学整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