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三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水轮三事”是王祯创制的。他在普通水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的轴首装置,使它兼有磨面、砻稻、碾米三种功用。

结构和原理水轮三事的结构组成为:一个由水力驱动的立式大水轮,在延长的水轮轴上装上一列凸轮或拨杆和一个

水轮三事的复原模型图

立轮(齿轮),凸轮或拨杆拨动碓杆末端,使碓上下往复摆动,即可舂米或使谷物脱壳。立轮(齿轮)同时驱动一个平轮(齿轮)和一个立轮(齿轮),平轮所在轴上装有磨,用以磨面。立轮所在轴上装有水车,用以取水灌溉。

发明人简介王祯 (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历史记载水轮三事在《农书》中记载 “水轮三事,谓水转轮轴,可兼三事,磨、砻、碾也。初则置立水磨,变

《农书》中的水轮三事

麦作面,一如常法,复于磨之外周造碾圆槽,如欲毇米,惟就水轮轴首易磨置砻,既得粝米,则去砻置碾、碢干循槽碾之,乃成熟米。夫一机三事,始终俱备,变而能通,兼而不乏,省而有要,诚便民之活法,造物之潜机。”

意义 数百年来,这项发明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从劳动里解放出来,大幅度的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