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悠久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始建于1867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始称潞河男塾,后改称潞河书院,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斋二部,1912年更名为华北协和大学。1917年大学部迁到北京城内与汇文大学合并,后组成燕京大学。其中斋部仍留在通州原址,为私立潞河中学。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市属重点中学。2000年通过专家组的评估成为北京市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
文化底蕴一个多世纪以来,潞河中学的历任校长和代代教师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积淀,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在北京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都有不容争议的一席之地。在这片教育沃土上,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著名中科院院士黄昆、侯仁之、秦馨菱,西部歌王王洛宾,著名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仁堂以及一大批共和国的部长和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群星灿烂,为潞河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潞河是崇尚科学、民主的象征,潞河是追求真理永不自满的象征,潞河是人格力量的象征……
世纪之交,潞河中学明确提出以“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为办学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为具体培养目标,以及“三强两优一领先”的发展策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地理位置潞河中学坐落在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区,西距天安门仅仅17千米。在占地23万平方米的潞园内,世纪初建成的风格古朴独特的建筑群与八十年代以后新建的设备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信息中心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相映生辉。古槐翠柏参天,奇花绿草覆地,碑、亭、湖、山,通衢曲径散落其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郁的现代学府氛围使潞河中学成为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特色成就186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就在通州,始称八境神学院,后即改称潞河书院,潞河中学,以“师资优良...潞河中学内有“协和湖”,水面开阔,夏可游泳,冬可滑冰,也构成京都的特殊风景。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谢卫楼先生(1841-1913),1867年12月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江戴德夫妇在通州开辟传教站,进行传教并在新城开办男童寄宿学校,即为“潞河男塾”,学生10多名,都为入教之贫家子弟。
1871年
华北公理会表决通过在通州建立一所神学院,由各传教站派人来学习,训练布道师。
1872年
华北公理会又作出决定,把它的教育工作集中于潞河男塾和贝满女塾。
1873年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正式在通州建立“八境神学院”,富善慕柯任院长。潞河男塾实为八境神学院的预备学院,两个学校一起生存、繁荣和发展,互相帮助和促进。
1874年
潞河男塾第一名毕业生全启(字耀东)转入八境神学院就学。
孔祥熙,黄昆,侯仁之,王洛宾等都是潞河中学的著名校友
1875年
有13名学生,建筑了一座新校舍,增设了西学和神学各科课程,学校主要目标是训练福音传教士的助手,其标准是掌握汉语口语能力,能用中国古典文体写作,并在为中国创作基督教文献的工作中能与传教士合作。
1882年
潞河男塾又有8名学生毕业。
1883年
潞河男塾学生达40多人,其中八境神学院学生10名。
江戴德因身体原因离任,由毕海澜接替。
1886年
潞河男塾又有八名学生毕业。
1887年
有23名毕业生全部转入八境神学院。
1888年
神学院又有11名学生入学。
1889年
“八境神学院”18名毕业生全部从事基督教传教。
美国华北基督教公理会举行年会,表决通过把学校的课程提高到大学程度,并且申请资金,美部会拨款2500美元用以购买土地,建设校舍,于当年在通州正式开办“潞河书院”,美国基督教牧师谢卫楼(又名谢子荣)任院长。
潞河书院成立并开始招生,当年有37名学生入学。
1890年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都春圃来通州协助潞河书院管理。
1891年
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西门外以南买下十英亩土地,修建新校舍,通永道员(无锡人)杨宗濂在靳家胡同原址重建“潞河书院”,国学“潞河书院”恢复开办,(今靳家胡同小学保存有“潞河书院”匾额)。
1892年
“潞河书院”学生增到62人,其中10人为大学等级。
大学班有6名学生毕业。他们已学过圣经、基督见证、精神哲学、三角、数学、国际公法、政治经济学、地质学、自然地理、世界史和中文学科。没有学英文,所有课程都用的是中文,为了做到用中文教学谢卫楼花了很多时间用中文编写翻译教科书。
1893年
新校舍建成使用,共有五幢房子,四幢是传教士的住宅,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是卫氏楼(现在的人民楼),八境神学院与潞河书院均迁入新址,分别建立,均由公理会管辖,八境神学院改为“戈登纪念神学院”,学制三年,“潞河书院”分为大学、中学两部,学制为大学四年,中学三年。
谢卫楼为潞河书院院长,富善为神学院院长。
1895年
潞河书院开展了棒球、足球、篮球、网球和田径等项目体育活动,是
我国开展近代体育最早的几所学校之一。
1895年
孔祥熙由山西太谷保送到潞河书院学习(中学部)。
1898年
印制了附有精美插图的《潞河书院和戈登纪念学院一览表》。通州潞河书院有65名大学生和38名中学生,神学生9人,共计112人。
孔祥熙中学毕业,接着学习大学课程。
1899年
美基督教牧师都春圃任潞河书院院长。
1900年
6月8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通州,传教士和大部分教师学生离开通州逃往北京上课。
6月9日通州义和团展开反美教会活动,神学院、潞河书院被烧毁。
1901年
秋,都春圃回到通州逼迫知州赔款16万两白银(国库10万两,地方6万两)并将后南仓官地划归公理会使用,准备建新校舍。8月孔祥熙赴美国欧柏林大学学习。
1902年
潞河书院由北京返回通州。秋,美国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英国伦敦联合会在通州重建学校,将“潞河书院”改为“协和书院”。
卫氏楼(现人民楼)建成。
1903年
谢氏楼(现名红楼)建成。
1905年
协和书院与汇文书院、天津科学书院举行田径对抗赛,是我国最早的校际间体育竞赛交往。
1906年
协和书院足球队与英国兵比赛以2:0获胜(天安门足球场),获得白磁“九龙杯”奖励,这场足球赛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国际足球比赛,载入我国体育史册。
1907年
潞河书院与汇文书院举行的一场棒球比赛,被誉为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场正式棒球比赛。
1909年
天津第七届联合运动会,协和书院学生全绍武获一英里赛跑第一名。
1911年
天津第八届联合运动会上协和书院学生刘明义获100码120码高栏第一名。
1912年
1月17日革命党人通州协和书院学生蔡德辰被杀害,是年,教会把“通州协和书院”改为“华北协和大学”。
1913年
学生会开始筹建。
协和大学运动员刘明义代表我国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一英里赛跑第二名。
在首届华北地区运动会上协和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14年
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华北协和大学李如松获100、220、440码第一名。协和大学获总分第二名。
5月21日协和大学李如松等人代表北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李如松获100、220、440码第一。白葆获得五英里赛跑第一名,陈昌获十项全能第二名。
1915年
第三届华北联合运动会上华北协大学白葆获八英里赛跑第一名。协
和大学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在远东运动会上李如松获440码第一名,白葆获八英里赛跑第二名。
陈昌佑先生毕业于通州协和大学,后在潞河中学任教。
1917年
周文彬升入潞河中学。
协和大学运动员陈昌佑等人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
1919年
华北协和大学与北京汇文大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协和大学中斋部(中学)留通县原址改为私立潞河中学校,美教会牧师田和瑞任校长。
饭厅建成。
潞河中学运动员朱恩德等人代表我国参加了第四届远东运动会。
1921年
潞河中学代表队参加了在奉天举行的第九届华北运动会,会上李友珍获100码第一名,学校田径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潞河中学运动员朱恩德等人代表我国参加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
1922年
文氏楼(现名解放楼)建成。
1923年
潞河中学运动员金永镐等人代表我国参加了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陈昌佑先生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哈德福特大学。
四年制中学改为三年制两级中学。
1924年
4月19日在北京天坛举行华北童子军观摩比赛会,通县私立潞河中学和女蒙馆组成的童子军获得第一名。
1925年
潞河中学运动员金永镐等人代表我国参加了第七届远东运动会,金永镐获十项全能第四名。
博唐亭(现名凯旋亭)建成。
1926年
根据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外国人在华办的学校必须办理立案手续,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潞河中学校董会选举陈昌佑为校长。
1927年2月
在潞河中学内秘密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金成镐(又名周文彬,朝鲜人)任书记,团员有:康景新、张珍、张树棣、张彝、宏庆隆,还秘密成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小组。秋,以金成镐为首秘密建立中共潞河中学支部,书记金成镐。中共党员有:宏庆隆、张树棣、张珍、康景新、金祥镐(朝鲜人)。
陈昌佑先生任潞河中学校长。
潞河中学歌咏队参加北平市唱歌比赛获第一名。
1928年10月
中共潞河中学中心支部成立。
潞河中学足球队在北京中学生足球冠军赛中获冠军。
1929年
潞河中学代表队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陈胜魁获100码第一名,学校代表队获总分第二名。
在校学生已达600余人。
1930年
刘玉林考入潞河中学。
中共潞河中学支部改组,女师学生马国英任支部书记,姚艮任组织委员,刘玉林任青年委员。不久,由于马国英脱党又进行改组,由姚艮任支部书记,张文奎任组织委员。
1931年
中共党员王乃堂来潞河中学任国文教员同时开展革命工作。
2月 在潞河中学的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胡敬夫为支部书记。
3月 中共地下党员姚艮在潞河中学成立“春草读书会”组织进步学生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5 月 在潞河中学内秘密成立互济会,负责人是姚艮和高玉国。
6月 在潞河中学秘密成立反帝大同盟,负责人高玉国。
7月 中共地下北京市委决定在通县成立中共通州区委,姚艮为区书记。
8月 中共党员姚艮、胡敬夫、刘玉林由于参加飞行集会被学校当局逐出学校,被迫离开通州。
在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上潞河中学彭水馨获标枪第一名、高浴获跳远第一名。
在北京中学生篮球联赛中潞河中学篮球队得冠军。
1932 年
毕业会胡适博士来校演讲。
1933年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长城期间,学校里收容了许多伤兵,大多数师生都
积极参加了救护工作,并组织了抗日救国十人团,曾发起了一次慰问伤员活动,向伤员赠送了内衣。
4月中旬 互济会河北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从此以后互济会与上级组织关系中断。
在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潞河中学黄毅获撑杆跳第二名、张震海获十项全能第二名、陈昌佑,龚明信获网球双打第一名,高玉国获网球第二名、
戴丽飞获撑杆跳第四名。
中共地下党员李鼎铭之子李烈飞(李立国)来潞河中学领导反帝大同盟。
1935年
叮叮剧社上演曹禺的《雷雨》。
11月3日由孔祥熙等校友损资潞友楼建成。
潞河中学学生人数已发展到521人。
全国运动会开幕,我校代表张德明参加。
1936年
潞河中学体育教师李友珍先生赴德国柏林观摩了第十一届奥运会。
1938年12月
中共地下潞河中学支部再次建立,支部书记铁华,中共党员由4 人发展到7人,月底,由于散发抗日传单铁华被日本人杀害。
1939年
潞河中学校友孔祥熙先生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1941年
12 月10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下午,日军接管潞河中学,并宣布封闭学校,限令全体学生2小时内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衣物,全部堆放在大操场上,当晚以前必须全部离开学校。同学们在互相告别时,不禁纷纷落泪。
1942年3月
伪河北省教育厅接管潞河中学,并改为省立通县中学,杜秉义任校长。
春 陈昌佑先生赴西安筹办迁校事宜。在西安得到校友黄振英、张子华等先生的支持和帮助,经7个月的筹备,于当年秋在西安尊德女中复校。
1945年
秋 陈昌佑先生由西安返回通州接收了通县中学(原潞河中学)。
10 月2日国民党92军21师63团进驻通县城内,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进通县驻进通县中学校内(原潞河中学校址)。
1946年初
中共党员薛成业到潞河中学工作,这时在潞河中学的中共党员还有吴纯性、梁沙金、刘海和黎光(学生)等,未正式建立支部,关系在燕京大学地下中共党组织。
抗战时期学校遭到极大破坏,经过半年的整理维修。 2月,潞河中学师生由西安返回通县原校址复课。
1947年8月
潞河中学中共地下党员刘海、梁沙金、吴纯性、王莹阶等因在校内组
织师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被学校当局解聘,戴声芳等200多学生因阅读马列主义书籍,被学校清查,以不符合潞河精神,开除学籍。
潞河中学校友董守义先生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49年
大批进步学生报名参加解放军并南下。
中共通州地委派李纲、丛药汀、王磊、杨海天到潞河中学组织临时党支部。
地理位置

优秀的教学质量潞河大多数教师由四大师范毕业,高考一类本科录取人数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一个多世纪已来一直秉承认真求实的教育方针。
潞河中学网页http://www.luhe.net/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