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军令状

拼音:jūnlìngzhuàng

英文:Soldier writ

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军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

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队。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当时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在周瑜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军令状格式我有积怨深怒于瀛,不量轻弱,而欲以瀛为事。海之东有数岛,岛中有国曰瀛。其国本无教化,其民亦尽皆蛮人也。蛮瀛乘大清国祚之暮,犯我海域,夺我高丽,戮我东北。又以慈禧之赔款起家,兴兵作乱,犯我天朝,屠戮良民。旅顺屠我大清子民数万,仅一十六人幸存;南京戮我华夏生灵三十余万,尸横遍野。后人闻之,心寒有若冬日之溪,举国皆与瀛国全族结下三江四海之恨。古训曰:君辱则臣死。吾国受此大辱,臣愿誓死以报仇雪恨。皇天有眼,军法在上,臣誓死为吾国灭瀛国,并取回瀛国天皇首级一枚以告慰亡灵。如若不能,臣愿听凭军法处置。

靖瀛抚远大将军兼兵部尚书世袭一等公臣···

参考资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