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丙氨酸转氨酶[1]又称谷丙转氨酶,简称GPT、ALT。丙氨酸转氨酶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的肝细胞损伤可以使血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升高一倍。因此,丙氨酸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最灵敏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最为常用。
正常值丙氨酸转氨酶的正常值范围为0——40U/L,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范围说明肝细胞受损,肝脏存在炎症。
临床意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肝炎、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或大量饮酒、食用某些食物,以及某些胆道疾病、心脏病时的心力衰竭、发热、剧烈运动等,均可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在临床上,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乙肝、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在丙氨酸转氨酶检查中,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因此对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部分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怎么办?
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化验单中显示丙氨酸转氨酶偏高时,不要惊慌,也不可乱用降酶药物,以免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病情不相符,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大多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偏高的疾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在诊断出病因之前应避免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因素,如: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服用药物、喝酒等等,亦可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偏高,以免给病情的正确诊断造成影响。
此外,丙氨酸转氨酶偏高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好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提高免疫力,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VC含量,不吸烟、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尽量少食用和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和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丙氨酸转氨酶高的症状丙氨酸转氨酶[2],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高的症状一般可有这些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
丙氨酸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0~40U/L,丙氨酸转氨酶(GPT、ALT)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癌症状谷丙转氨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GPT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当丙氨酸转氨酶偏高时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都是正在都会在谷丙转氨酶偏高时表现出来。有谷丙转氨酶高的症状并不一定是肝炎引起的,应及时确定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建议检查乙肝两对半明确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如果症状重,做对症治疗。
检查注意事项丙氨酸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检查丙氨酸转氨酶时,检查前不能吃东西,应至少空腹8个小时。检查前一天不要喝酒,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