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皮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据传系河北滦州传入,故又叫“滦州布影”。清代已遍及全省。影人造型简朴,刻工粗犷,敷色古雅、高约26厘米。所演剧目多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传说,唱腔主要是柳琴调。

山东皮影戏是一人操纵一人伴奏。一般艺人两只手操纵两只皮影,高手则可以操纵4只"人子"(皮影),还要一边操作一边演唱。就伴奏而言,山东皮影戏的伴奏都是打击乐,没有管弦乐,乐器一般只有三件:一个钗,一个鼓,一个梆子。山东皮影戏一般流行于枣庄、临沂、济宁、青岛、烟台一带,不过到现在大多已经自然而然地消亡了。但制作皮影人的工艺很幸运的流传了下来。皮影人制作分六个步骤:制皮、雕镂、着色、熨平、上油、钉缀。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

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5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

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钉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件的关节点处,用线钉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钉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