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

类型:玺印

年代: 清

馆藏地:上海博物馆

玺印简介

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他将书法溶于篆刻之中,形成了苍劲庄重,流利清新的风格,使当时印坛的风气为之一变,世称"邓派"。这是一方闲章,印文出自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将汉魏碑额篆书的体势笔意与秦小篆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圆健畅达,结构宽博,线条富有笔意的篆书新体势。他刻印和边款用冲刀法,流畅,轻捷,稳健,他自评为"刚健婀娜"是十份贴切的。他的风格影响深远,是清代两大篆刻艺术流派之一。[1]

人物简介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人推为清代第一。生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