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技术上,经过简单的拓印、倒模工序后,硅胶制成的指纹套可以以假乱真,骗过打卡机的“光眼”。这是一般的指纹套的定义。“指纹套”被商家称为“指纹打卡助手”或者“指膜”;目前流行的指纹套有两种,一种是手指大小的纸质模板,购买者可以在网店店主的详细指导下自己将指纹用一种较为特殊的粉末复制到纸板上;另一种是耐磨硅胶制作的指纹套。据了解,这两种指纹套的价格在20元到200元间不等,都需要买家先寄指纹样品过去,才能做出指纹套,通过打卡机测试的成功率都超过90%。[1]
同时,由于指纹套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指纹模糊,一些商家又琢磨出了“指纹手指”来替代现有产品,且价格不菲。
综上,指纹套应该泛指可用于欺骗指纹识别仪器(主要是打卡机)的指纹复制品。
存在问题使用指纹套的定性劳动法专家左祥其表示,企业员工购买指纹套应对指纹考勤机,这是员工的一种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企业和员工签订的合同上明确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员工正常上下班应该是其必须履行的义务。若员工没有尽到,则在违反企业纪律的同时,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2]个人信息安全专家提出,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比如有些电脑就使用指纹锁,只有主人刷指纹才能开机,同时今后,指纹识别技术还有可能应用在银行卡等其他领域,因此,指纹信息外露,就意味着将身份信息外露,如同将身份证借给他人。[2]律师则表示,生产指模的公司大多是一些三无公司,没有什么法律保障,一旦自己的指纹被人利用做违法的事,对自己及社会都会带来危害。尽管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指纹套和指纹手指这类产品的法律法规,但是如果有人使用这些产品造成侵害隐私、泄露国家或者商业秘密等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1]。所以请人制作指纹套是很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安全的做法,可能造成恶劣的后果。企业解决办法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目前在国内使用指纹打考勤的机制还很不健全,无论从企业还是员工自身角度来说都存在很多漏洞。真正要做的是规范企业的文化,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能仅仅靠一台机器解决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