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迹1933年10月22日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大桥乡红光村(原十一区第一村)。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一名品学兼优并积极要求进步的好学生。1950年12月,他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服役的六年时间里,他思想进步,努力工作,先后任过排长、作战参谋等职,并两次荣立三等功。1955年1月24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12月,部队为了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把他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载雷达专业学习。在六年的大学生活中,朱克听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1963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在四机部十院14所和10所工作,担任技术员并从事机载雷达的研究。1970年3月,我国第一个机载雷达专业研究所(607所)在四川内江组建。第二年,朱克昕舍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来到科研、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的三线地区,在那里一干就是20多年,为创建机载雷达研究所及发展我国航空机载雷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1]
简历1933年10月22日 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大桥乡红光村。
1951-1957年 在中南军区防司指挥所曾任组长、工作排长、作战参谋。
1957-1963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1963-1965年 在四机部十院14所3室任雷达组长。
1965-1971年 在四机部十院10所1室任雷达总体组长。
1971-1996年 任607所雷达总体室组长、副主任、所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6年10月 退休。[1]
科技成就中国机载雷达中国机载雷达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引进苏联米格飞机的基础上开始仿制的。通过仿制和分析国外雷达残骸,从中获得新技术,逐步形成我国机载雷达的研制力量。机载雷达的早期研究工作朱克昕大学毕业后,参与了我国机载雷达的早期研究工作。1966年3月,中国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机载截击瞄准雷达204雷达上马了。他怀着一颗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活跃在国防科研第一线。在研制第一部性能样机时,由于采用了新的雷达体制,有许多技术根本无法从资料中找到,一套国内编的《雷达手册》几乎成了技术人员手里的“圣经”。朱克昕与大家一道,边干边学,白天忙于任务,搞专题研究以及实验,晚上学习新知识,常常是到深更半夜才回到宿舍。就这样研制工作热火朝天,进展很快。到1967年初,整机开始联试。可那时,正遇“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正常的秩序被打乱,成都武斗很激烈。204雷达所有分机都集中在整机调试房里准备集中调试,为了保护国家重点项目不受破坏,朱克昕把自己关在整机调试房里看守机器设备,保证了机器的完好无损,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高尚情操。试飞是研制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1970年7月,雷达装上飞机,进行地面通电与联试,炎热的夏天,空旷的停机坪温度很高,经过暴晒的飞机舱内温度更高,但为了早一天飞出中国自己研制的雷达,为中国人争气,朱克昕和他的战友们冒着40℃的高温在机舱里挥汗如雨地调试机器,其艰苦的工作环境是可以想象的!在试飞中,作为雷达总体组组长以及负责机上雷达试验指挥的朱克昕,提出了参照米格飞机的情况,在飞机机头罩下部贴二层吸波橡胶,再加一层金属丝网的办法,解决了在试飞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截获跟踪问题,为204雷达性能样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试飞成功了,他和他的战友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五年的汗水没有白流,中国人终于有能力研制自己的机载雷达了。雷达的研制在曲折中前进1971年,朱克昕随型号任务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内江。在研究所初创阶段的艰苦环境中,204雷达的研制仍然在曲折中前进。204雷达是单脉冲体制、X波段雷达,当时我国只有仿制和改进的经验,技术基础以及器件水平较差,同时,歼8(全)飞机也是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飞机,环境条件苛刻,对雷达性能要求高,其难度可想而知。与生产厂家联合研制的正式样机于1981年10月在沈阳112厂试飞站进行科研试飞。首飞就发现目标并截获跟踪,但在某距离外截获就不可靠了,朱克昕连夜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分析试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并在试飞中得到了验证。之后204雷达转入定型试飞阶段。从试飞结果看,204雷达研制是成功的,许多新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并处于先进水平;有许多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的关键战术指标超过原设计指标;可靠性较高。更欣慰的是,与204雷达一起发展的元器件、试验设备以及试验方法,以及掌握这些技术的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都为后来中国机载雷达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朱克昕参与并主持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机载截击瞄准雷达(204雷达)在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4雷达荣获三机部六院1983年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航空工业部1984年新品设计定型奖。204雷达配装的歼8(白天型、全天型)飞机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朱克昕是主要完成人之一。[1]
主要论著1 朱克昕等.528雷达测距系统分析,1014所科技档案,1965
2 朱克昕等.国内雷达接收体制调查报告,1010所科技档案,1966
3 朱克昕.204雷达方案调查报告,1010所科技档案,1966
4 朱克昕.204雷达搜索以及截获方案论证,1010所科技档案,1966
5 朱克昕.204雷达性能样机试飞技术总结,607所科技档案,1971
6 朱克昕等.雷达消除假目标回波试验报告,607所科技档案,1971
7 朱克昕.204雷达正式样机整机联试技术报告,607所科技档案,1972
8 朱克昕.近程增益控制要求以及参数计算,607所科技档案,1974
9 朱克昕.截获系统要求以及参数计算,607所科技档案,1975
10 朱克昕.204雷达对空目标试验报告,607所科技档案,1978
11 朱克昕.204雷达调试、检验的内容与方法,607所科技档案,1980
12 朱克昕.204雷达空中使用的内容与方法,607所科技档案,1980
13 朱克昕.204雷达歼8(全)科研试飞技术总结,六院科技部,1982
14 朱克昕.204雷达研制技术工作总结,607所科技档案,1982
15 朱克昕等.雷达角精度测量与指标评定,607所科技档案,1982
16 朱克昕等.雷达盲区、测距精度、假目标综合研究,607所科技档案,1982
17 朱克昕.204雷达总技术条件,607所科技档案,1983
18 朱克昕.204雷达分机技术条件,607所科技档案,1983
19 朱克昕.赴美技术考察报告,607所科技档案,1985
20 朱克昕.JL-10雷达研制工作汇报,607所科技档案,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