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伴嫁歌湖南的嘉禾,至今流传“伴嫁歌”。“伴嫁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说。翻开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禾伴嫁歌”就会赫然跃入你的眼帘。
是什么原因,使嘉禾伴嫁歌名扬四海,其魅力到底何在?传奇之歌勤劳、善良、勇敢的嘉禾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品竹调丝,莺歌燕舞,创造了嘉禾民间民歌艺术,而嘉禾民歌中的伴嫁歌,就是一朵盛开千古、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它不仅历史悠久,数量多,风格独特,而且蕴藏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嘉禾伴嫁歌源远流长。传说楚怀王的孙子义帝熊心的女儿楚玉偶遇嘉禾逃婚女陈线云,在了解陈线云的不幸婚姻后,在其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领着一群仙女从天而降,来到陈家。当晚,陈线云和公主楚玉一唱一和,连唱了数百首当地流传的“哭嫁歌”,其中有7首长歌,每首长达140多句,每句都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劝说父母不要干涉儿女婚姻自由的歌词。众仙女踏着节拍,边歌边舞,不时还与线云、公主相互对唱。直到天亮时分,楚玉才率众仙女踏着彩云而去。从此,唱伴嫁歌、跳伴嫁舞的习俗在嘉禾沿袭至今,并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嫁女的人家,一般都要连唱两晚伴嫁歌。第一晚唱短歌,只唱耍歌,半夜即散,叫伴小嫁;第二晚上半夜唱“耍歌”,下半夜唱“长歌”,直唱到次日黎明见到曙光才散场,叫伴大嫁。
据不完全统计,嘉禾伴嫁歌现在还流传1200多首。1993年,该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哀怨之歌嘉禾伴嫁歌是女伴陪出嫁姑娘以歌表情的一种惜别活动,它最突出的是围绕新娘出嫁,倾诉她们的离情别绪,其中又以表现她们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的怨恨、愤怒与抗争为主。其代表作《半升绿豆》这样唱道:“半升绿豆选豆种,我娘养女不择家。妈妈呀,害了我。千家万家都不嫁,偏嫁给财主做三房。妈妈呀,害了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木头背起走。妈妈呀,害了我。是谁订出恶规矩,吃人不把骨头吐!”
过去,封建婚姻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给妇女婚姻生活造成了许多悲剧。《十八满姑三岁郎》里唱道:“十八满姑三岁郎,夜夜抱郎上牙床。半夜三更寻奶吃,我是你妻不是娘……”《少来守寡时时难》里唱道:“蜡树叶子四季青,时时刻刻有忧心。老来守寡也不易,少来守寡时时难。儿哭哪个哄?女哭哪个拦……”都是这种悲剧的写照。听了这些如怨如诉、愤愤不平的心声,人们不禁为旧社会妇女的悲苦命运洒下同情的泪水。民族之歌新中国成立后,嘉禾民歌作为民族特色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得到保护。1956年,嘉禾县就作出了抢救嘉禾民歌的规划方案。1978年,省文化厅在嘉禾举办全省民歌演唱会,命名该县城关镇为全省“民歌之乡”。同年,该县通过发动,搜集整理了当地3套民间文艺集成。2003年,嘉禾又以挖掘和提升神农文化为契机,在全县掀起了“写民歌,唱民歌”的热潮,举办了以民歌为主的全县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学院也把嘉禾民歌(即伴嫁歌)作为教材。在《芙蓉镇》、《山道弯弯》、《梦牵故乡》、《乡镇锣鼓》等影片中,均采用了原汁原味的嘉禾民歌。近年来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歌》、《中国曲艺志》等书刊,均收入了大量的嘉禾民歌。
影响嘉禾民歌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哺育了大批名人名家。我国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为采撷嘉禾民歌韵律,1975年曾在该县坦坪乡石富冲村体验生活半年,为其创作奠定了基础。省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白诚仁,著名导演谢晋以及著名演员刘晓庆、歌唱演员张也等曾来嘉禾采风。
中央电视台导演王钢在嘉禾采风后,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西藏的民歌是天上的歌,嘉禾的民歌就是地上的歌,狂放中带着野气,有血有肉有情,是研究社会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多种学科的一个标本。”
嘉禾伴嫁歌嘉禾民歌伴嫁歌起源于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时期婚姻习俗转变,到唐宋时期,其艺术表现形式日臻完美。同治版《嘉禾县志》载:“嫁女前夕,具酒馔,集妇女歌。歌阕,母女及村姑伯姨相向而哭,循叠相继,达曙乃止。”
传说楚怀王的孙子义帝熊心的女儿楚玉偶遇嘉禾逃婚女陈线云,在了解陈线云的不幸婚姻后,在其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领着一群仙女从天而降,来到陈家。当晚,陈线云和公主楚玉一唱一和,连唱了数百首当地流传的“哭嫁歌”,其中有7首长歌,每首长达140多句,每句都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劝说父母不要干涉儿女婚姻自由的歌词。众仙女踏着节拍,边歌边舞,不时还与线云、公主相互对唱。直到天亮时分,楚玉才率众仙女踏着彩云而去。
嘉禾伴嫁歌是华夏民族婚姻嫁娶活动中人间情结最成熟,最古老,最完美,最为有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活标本。 新中国成立后,嘉禾伴嫁歌曾被谭盾、王佑贵等专家教授推荐作音乐课教材;被收入《中国民歌》、《中国歌谣集成》50多首;被张也、吴碧霞、张燕等歌星搬上舞台、银屏演唱;电影《芙蓉镇》、《山道弯弯》采用了嘉禾伴嫁歌旋律;湖南卫视、央视分别摄制了《嘉禾恋歌》、《嘉禾伴嫁》、《悠悠嘉禾伴嫁歌》等电视剧。 1978年,省文化厅在嘉禾举办全省民歌演唱会,命名该县城关镇为全省“民歌之乡”。同年,该县通过发动,搜集整理了当地3套民间文艺集成,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收集整理。2003年,嘉禾又以挖掘和提升神农文化为契机,在全县掀起了“写民歌,唱民歌”的热潮,举办了以民歌为主的全县首届文化艺术节。2006年嘉禾伴嫁歌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