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困惑与反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中文名: 人文困惑与反思

作者:盛宁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号: 9787108010339

发行时间: 1997年06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内容简介《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系近年来国内学界有关后现代主义争论问题的一部专门评述。鉴于课题涉及西方人文学术的改造与发展前景,又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它的范围广、难度大,不易作出定论。但作者知难而进,把握重点,切实而中肯地加以评述与分析,对于国内读者确有引导解惑之功,也是一项填补空白之举。作者简介盛宁,1945年7月出生于南京。1981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文学硕士,1984-1986年在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西方文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外国文学评论》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1994)、《新历史主义》(台湾,1995); 译著《结构主义诗学》;与人合作主编、校译《最新西方文论选》等。另发表论文30余篇。目录第一章 背景论:“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

一 “后现代”:从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

1.哈桑的“不确定的内在性”

2.弗·詹明信的“文化主导因素论”

3.利奥塔的“叙述危机论”

4.哈贝马斯反对“后现代”的历史分期

二 作为时代分期概念的“后现代”及其认识背景

三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四 “语言学的转向”

五 语言“表征”的再审视

1.语言表征:人与世界的中介

2.所谓的“表征危机”

3.语言自我认识的改变

4.“后现代”的学术建构

5.由“表征危机”引出的进一步思考

第二章 思潮论:“后现代”的思想文化景观

一 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1.“解构”起源于认识论的危机

2.“解构”:雅各·德里达和米歇尔·福柯

3.德曼的修辞学阐释理论与“解构”的合流

4.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5.解构主义哲学的理论告退

二 新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

1.作为一种“后哲学文化”的新实用主义

2.“后工业化”社会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3.反实在论、反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

4.欧陆反笛卡儿传统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嫁接

5.新实用主义的历史文化根源及评价

三 女权(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1.女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携手

2.“拼盘杂烩”:女权主义的后现代特征之

3.失去目标的运动:女权主义的后现代特征之二

4.话语的增殖与意义的失落:女权主义的后现代特征之三

四 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

1.新历史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起点

2.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质疑

3.历史纪实还是文学虚构:对于海登·怀特的反思

五 “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

1.“东方不是东方:东方主义时代之行将结束”

2.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拼贴

3.“后殖民主义”:前殖民地国家中的文化反思

第三章 人物论:众说纷纭的“后现代主义”

一 伊哈卜·哈桑

二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

三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1.利奥塔“挽救”解构哲学的努力

2.“知识”和“知识的合理性”

3.“后现代”与“知识合理性的危机”

4.后现代知识的重构与实用主义倾向的抬头

5.“归谬推理”与知识的合理性

四 尤根·哈贝马斯

1.哈贝马斯与丹尼尔·贝尔的争论

2.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争论

3.哈贝马斯与德里达的争论

五 让·鲍德里亚

1.让·鲍德里亚其人

2.“幻象”与“仿真”

3.消费活动与符号的转换

4.后现代:资本主义对社会表征的占有和殖民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