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27日。建馆以来先后聘任馆长2位、副馆长7位。首任馆长王襄,是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学者;现任党组书记赵金水,馆长王大川,副馆长李月春、郭元之。建馆至今累计聘任馆员275人,现有馆员90人,其中民主党派成员38人(民革5人、民盟14人,民进5人、农工2人、九三1人、致公党2人);无党派人士52人,中共党员9人;在馆里领取生活费的馆员20人,领取生活补贴的5人。
文史馆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他们大多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某一阶层的代表人物,在历任馆员中,既有前清贵族、名人后裔,也有北洋政府利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军政要员,工商名人,更多的是文学、历史、经济、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或称誉津门,或蜚声海外。如:甲骨文专家王襄,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家陈邦怀,诗词家寇梦碧,绘画大师刘奎龄、刘子久,书法大家吴玉如,著名评书艺人陈士和,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等。馆员们大都饱经沧桑,阅历丰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关注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们熟悉历史,撰写了许多史料价值较高的著作和文章;他们专于治学,创作出大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精品。
我馆在认真做好为馆员服务的同时,注意加强与全国各馆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共同举办学术研究、文化活动。与中央馆、北京馆联合举办了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与日本友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历史不能忘记》丛书,与天津佛教协会合作出版了《天津文史-李叔同研究专辑》等,这些活动增强了自身活力,扩大了文史馆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馆务活动不断发展,馆员们于古稀耄耋之年,欣逢盛世,精神焕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或勤于著述,或挥毫泼墨,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海外联谊等领域,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