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赖雨

生日:1963年十月初五

出生地:四川省富顺县

自贡残疾女作家赖雨因车祸后的手术并发症于2010年3月10日去世,终年47岁

3月10日下午6时许,被誉为“四川张海迪”的自贡残疾女作家赖雨因车祸后的手术并发症不幸去世,终年47岁。凄婉的哀乐声中,社会各界人士陆续前来送别这位残疾女作家,走过摆满花圈的灵堂,深深地向满面笑容的遗像鞠躬。“群山让天空依然辽阔,九泉之下我心始终如莲。”这副挽联中,包含了她生前创作的诗集和日记体自传的书名,以此来祭奠这位身残志坚的女作家。走过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她将爱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丈夫眼中的她苦难太多是个可爱的女人2月28日,赖雨和全家一起在龙泉驿看桃花,途经简阳市石盘时,他们乘坐的汽车突然爆胎翻车,她被送到简阳人民医院做了手术。3月10日下午18点10分左右,她因手术并发症离世。

翻看妻子的照片,丈夫李绍银讲述和赖雨走过的日子几度哽咽,泪流满面。2003年,李绍银看到一篇关于赖雨的报道《自贡残疾女作家赖雨生活面临困境》,萌生了照顾她一辈子的想法。于是,两人开始了书信联系,“我写了第一封信给她,一首诗《芝麻吟》。”此后,李绍银坚持每月写信给赖雨。2007年,李绍银辗转各地打工数月后,于2008年来到自贡找到赖雨,两人生活在一起。

一直以来,赖雨的生活并不富裕,“她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实在是不容易。”面对她帮助过的人们,赖雨从不接受物质感谢,“她只需要一句谢谢,一束花。”

“今年元旦,我们领了结婚证,没想到她走得这么快……走之前她让我不要伤心。”李绍银眼眶红润,“她这一生受苦太多,生活不易,只希望她一路走好,在我心中她一直是个可爱的女人。”

她身高不足1米,体重仅25公斤,颈椎以下失去知觉,手脚无法动弹,可她竟靠嘴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并在朋友的帮助下,登上了峨眉金顶;她手掌畸形,无法握笔,只能用左手旋转90°慢慢在纸上滑动,每写一页300字的稿纸要花2个多小时,可她仍义无反顾地写作,完成了60多本日记和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她虽厄运缠身,逆境重重,连基本生活也难以保障,可她却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将知识与爱心传播给他人,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苦命才女拼搏路除了一双聪慧的眼睛和一头美丽的秀发,颈部以下几乎全部瘫痪。她凭藉唇舌舔阅万卷书,并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七、八十本日记以及几十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她的诗歌专著《群山之上》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蛇的诱惑》以及自传体长篇小说《爱,只是伤害》也即将出版发行,她的感人事迹已通过媒体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强烈震动。

“治病的经历,对我来说实在太深刻、太痛苦了,每一次我都抱着希望进了医院,每一次又都是失望地走出医院,我觉得我的病比癌症更顽固,但我还是渴望自己的手能动一动,——玩玩电脑、拉拉二胡、弹弹钢琴——作为一个女人,我还想为自己心爱的男人织一件毛衣,那是多么幸福!”

这便是赖雨心际颤动的声音。

1963年十月初五,赖雨出生于四川省富顺村。一岁时有一天她发起了高烧,父亲还以为是感冒。当有一天父亲有意识地去逗女儿时,发现女儿的手、脚已几乎不能动,一场小儿麻痹症永远地夺走了女儿的健康与幸福。

父亲背着赖雨在四川到处求医,手术、针灸、开刀、吃药,但都无济于事。为了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迫使赖雨的父亲也去学针灸,他希望父爱能感动上苍。他在女儿身上扎啊、扎啊,女儿只会哭不能动,有时候父亲几乎哀求地说:“孩子,你动一动啊,为什么不动一动?”看着女儿,父亲抱着女儿嚎啕大哭起来。更令人伤心的是,比赖雨小一岁的妹妹也因同样的病症在5岁时死去。

如今已36岁的赖雨,体重20公斤左右,但她从不肯向病魔低头,拼命向人生的理想境界挺进。

赖雨的童年,是在姐姐背上度过的,接着又在同学的背负中“走”完了小学到初中的上学路程。因为不想麻烦老师和同学,赖雨从来没在学校上过一次厕所,想解手就憋着,憋得头皮发麻,嘴唇发青,她仍咬紧牙关不吭声。

读书写字对一个吃饭要人喂、解手要人背、睡觉翻身也要别人帮忙的重残人来说,该有多难!

有人帮忙把赖雨的特制读书木凳叉在脚上,使稍稍能向下低头的赖雨可以用嘴唇与舌头去舔阅一页页的书;把写字要先把特制写字木凳叉在脚上,然后又要帮她把左手抬起放在凳子上,再帮忙把笔插在赖雨左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中间,稿纸横着放在凳子上,这样赖雨才能在稿纸上从上到下慢慢“爬”写。一张300字的稿纸,往往要耗费赖雨两个多小时才能“爬”完,“爬”完了又得有人帮忙把稿纸向左旋转90度,才方便阅读。

就这样,赖雨凭借顽强的毅力读完了四川大学自修班、《人民文学》创作函授中心(是当时的《人民文学》总编王蒙在接到赖雨的求学信后免费接收了赖雨,王蒙并亲自写信给赖雨,鼓励她好好创作);自学了英语、世界语,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97年,赖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自强“十佳”残障之一,1998年又被授予残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998年6月28日,美国特殊人才会新加坡分会会员、新加坡拦萨尔艺术学校版画讲师,52岁的盲艺庄淑珍女士,在助手的搀扶下,来到赖雨身边,亲切地与赖雨交流,探讨人生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

“我的生命不是清风,它是你看得见的微笑,它是你听得见的歌声,它是我最大的骄傲”。在四川电视台主办的强者之歌文艺晚会土赖雨的这首散文诗朗诵后,许多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1983年和1991年,赖雨相继失去了深深爱她的母亲和父亲。除了姐姐赖寒和哥哥赖照萍的关怀,在无数关心她的好心人中有一位四川女子一日24小时服待赖雨已经12年之久,她叫曾云聪,今年28岁,即使结婚、生孩子都不愿离开赖雨半步。她丈夫想不通,与曾云聪离了婚。

现在赖雨的家庭是三口之家:赖雨、曾云聪,还有曾云聪两岁半的儿子。曾云聪表示,长长的人生路一定会陪伴赖雨走下去。

难能可贵的是,赖雨虽然瘫痪在床,但仍然坚持自食其力。赖雨在别人的支持下,买了一辆三轮车,聘人运营,以此维持一家人的开支。赖雨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三十多个春夏秋冬,赖雨的悲喜苦乐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她常常对别人说:“除了书是我的空气、我的血液、我的脚、我的眼睛、我飞翔的翅膀,我认识的最好的字眼就是‘健康’这两个字。”赖雨的健康梦能实现吗?善良的人们深深祝福她早日安康。(作者原创文见1998年至1999年1月,首发家庭医生报,后被江西日报 江西工人报 大众卫生报等转载)

这是一个我1998年在四川采访的女孩,她的事迹深深地把我震憾,以下是她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段自述,转发至博客,以表示我对赖雨的祝福与牵挂。

在所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都愿意静静地仰望蓝天,想像自己就是那只展开翅膀朗声歌唱的小鸟,而无数关于飞翔的梦幻,此时都会纷纷绽放出七彩的花朵,芬芳着云里云外每一片风景,让我的心充满了渴望,也充满了忧伤。

假如我能够站起来该多好啊!假如我能够走一步,再走一步,该多好啊!这是一个永远的黑色奢望,因为在我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病魔就残忍地折断了我的翅膀,让我小小年纪就尝尽了孤独和痛苦的滋味,就懂得了羡慕和遗憾的含义。

我常常痴望着那些背着书包无忧无虑去上学的孩子们,心里羡慕得发痒。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那朗朗的读书声,还有那些被一双双手臂赋予了魔法的的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

我羡慕那些形影不离,共撑一把雨伞的情侣。有一天,那个女孩会成为母亲,而当她在孕育生命的时候,她自己的生命也将得以完美和升华。爱是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乞丐成为富翁,也可以使那个丑陋无比的卡西莫多让人深深地仰慕。

我甚至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卖菜的农妇,在风风雨雨里、讨价还价中,自由体验生存的艰辛和汗水浇灌出的乐趣。

然而命运不容我选择,只许我思考,我是注定了要跟轮椅相伴终身的。在一个飘雨的黄昏,我悲哀地清楚地看到了现实的冷酷。但我没有退缩,绝不敢轻易放弃,因为我已经无路可退。我对自己说:既然命运注定让我承受,那就让所有的苦难一起降临吧!也许生命会被碾成粉末,可我不屈的灵魂仍然高傲地飞翔!

我的思绪像一片落叶一样,飘浮在迷茫的空气中,我看见雨水在落叶上折射出金属的光芒。如此脆弱的树叶都能够放射出坚硬的光辉,那么我的轮椅能不能在泥泞中碾下那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轨迹呢?

我会流泪流汗和流血,甚至抵达的终点不过是一片荒漠,一个废虚。当我用左手在横放的稿纸上缓慢滑动成诗,用嘴唇和舌尖,艰难翻动书页的时候,我感悟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明白的真实与重量。

人的生命很短暂很渺小,尤其是在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候,我更加痛切地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卑微,但也因此使我更随意地融入大地的怀抱。在大地灵光闪烁的爱抚下,我就像一个朝圣者,向着心中愉悦的泉流尽力俯下身去,让它的暖流涌进我干涸的四肢百骸当中。

我的轮椅碾碎过北方的寒风,我的轮椅惊扰过羌族少女的酣梦,我的轮椅碾过竹海深处的缕缕蝉鸣,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的轮椅居然爬上了峨眉金顶!我清楚地记得从接引殿到金顶有十二华里又陡又滑的石梯,一路上朋友们轮换着抱我,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我感动得想哭,但我笑着唱着,因为我想让朋友们知道我是多么幸福!

在金顶上,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云海和美妙得让人泪水长流的佛光!而当太阳冲破云层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我坚信自己彻底打败了病魔,战胜了命运,超越了自己!我大声呼喊,好让佛光深处的神灵听到我的声音。我是生命的黄金战士!

轮椅就是我的战车,在我每一次向大自然朝拜的时候,轮椅滚动的声响如同灵魂地一次次起跳,它碾压出的两条轨迹难道不是我起飞的跑道吗?

在起伏回转的人生风景中,我与轮椅起飞共舞,行走得越远,在心灵中就掘进得越深。

我的轮椅与梦想正通往群山之上……同事眼中的她身残志坚是个善良的女人在自贡,赖雨身残志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1963年,赖雨出生于自贡市富顺县,不到两岁就因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重度残疾的她靠着坚强的毅力,先后写出了诗集《群山之上》、日记体自传《我心如莲》等作品。

2003年,赖雨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并取得了省二级心理咨询师合格证。2005年,她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在自贡市电台主持“赖雨热线”。同年7月,“赖雨心理咨询门诊室”挂牌。2006年,她在《自贡日报》开设“赖雨姐姐谈成长”专栏。2007年,成立“赖雨心理咨询中心”。迄今为止,她先后为500多个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许多孩子在她的帮助下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离世前,赖雨将这些个案整理成了《怎样让孩子打开心门》一书。“她的善良顽强,让人钦佩,她一心想着帮助孩子,我们也要把爱延续下去。”赖雨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范骏疆面对赖雨的离去很悲伤。

多年来,赖雨执着于一份爱的事业,让无数心理疾患者走出阴霾,获得新生;她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她的事迹也鼓舞了无数在生命低谷的朋友们。她被评为“四川省自强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佳残障模范”、“盐都十大杰出青年”,被亲切地称为“四川张海迪”。

朋友眼中的她顽强生活充满爱心的女人

走进赖雨生前的卧室,十分简洁。从中外文学到心理教材,各种门类的书摆满了两个书柜,床头还放着一本《群山之上》。一直以来,赖雨都坚持天天看书,写日记。每天早晨起床后,她都会看书两个小时。

“由于手脚行动不便,都是她口述,我们代笔。”从16岁便开始照顾赖雨生活的曾女士,既是赖雨的朋友,也是她的助手。“以前生活艰难,家里无人照顾她,每天看书她都是用舌头翻书,后来情况好些的时候,就由身边的人来帮她翻。”多年的相处中,曾女士和赖雨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回忆起赖雨多年生活学习,曾女士说:“认识她的24年来,她一直坚强,充满爱心,她在我眼中永远善良,顽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