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作者:张帆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010080369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项对现代性语境中的贫困,反贫困基础理论的研究。本书力求说明的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识”,即以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寡能否满足人类需要的贫困观所描述的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一种现代文明的建构。贫困究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是人与人关系的表达。流行的反贫困/发展话语正处于现代性的危机之中,在一个倡导价值和选择多元的时代,应提倡援助者/发展方虚心了解贫困者生活世界的内容,将所了解到的地方性知识与反贫困实践结合起来,为贫困群体重建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建他们正在消失的共同体提供支持和帮助。

作者简介张帆,江津人。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法学博士。长期致力于贫困地区发展和反贫困的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从业以来,有多篇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新闻奖,学术兴趣集中于人类学的发展问题、文化经济学、传播学理论等领域,已先后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图书目录导论

一贫困问题的现实与贫困的现代性话语

1苦聪人重返老林的启示

2贫困话语的现代性预设

二贫困现代性研究的简要回顾

1国外学者关于贫困现代性的研究

2国内学者有关贫困现代性的探讨

三贫困作为人与人关系的表达

1贫困的社会性存在

2现代性贫困观的历史文化缘起

3现代性贫困观的权力关系

4反贫困/发展话语的现代性危机

四多元视角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1贫困研究的主体间性视角

2贫困研究的后现代视野及其局限性

第一章贫困话语的历史谱系

第一节以穷为恶的古典贫困观

一目的论背景下的古典贫困观

二需求与欲求:产生贫困的分水岭

三贫困是恶的潜在根源

第二节 以穷为荣的中世纪贫困观

一追求至圣目的的中世纪

二受上帝眷顾的穷人

三基督教人文主义与贫困世俗化的开启

四宗教改革与贫困的祛魅

第二章现代性贫困观的形成及扩展

第一节 作为社会自然遗存的贫困

一欲望与自利的合法化

二需求、匮乏与贫困之间的现代联系

第二节 贫困经济意义的历史性发现

一贫困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意义

二贫困与市民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现代性贫困观的扩展和运用

一收入贫困以及发展经济的减贫策略

二能力贫困、贫困文化以及“扶贫先扶智”式的减贫策略

三文化维度的引入与权利贫困的构建

第三章贫困性“他者”建构与消解

第一节 贫困性“他者”的建构

一进步论与贫困性“他者”的构建

二贫困性“他者”的意识形态化

第二节 “他者”的贫困真相

一 “高尚野蛮人”对传统认知的挑战

二文化的“进化”及其限制

三布须曼人的“原初丰裕社会”

四廓清贫困性“他者”的现代性迷雾

第四章权力遮蔽下的贫困现代性话语

第一节 自然主义贫困话语的权力本质

一人类需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二劳动力商品化中的贫困

三市场经济生成中的贫困

四看清产生贫困的“自然法则”

第二节 “普世性”贫困话语的权力本质

一分裂式发展制造贫困

二文化的灭失导致贫困

第五章反贫困/发展的现代性展开

第一节 反贫困/发展话语的知识政治

一现代反贫困/发展理论的“前世今生”

二两套反贫困/发展理论的话语权争夺

第二节 反贫困/发展现代性展开的基点

一现代性的双重性

二第三世界反贫困/发展话语的产生与传布

第三节 反贫困/发展:从结构调整到对人的干预

一发展经济学的路径:从结构调整到文化调适

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从消除“二元对立”到人的重塑

第六章反贫困/发展话语的现代性危机及前景

第一节 反贫困/发展话语的实践困境

一经济增长≠反贫困/发展

二科学农业与乡土经验的冲突

三日益被边缘化的“目标群体”

四参与式的“装饰效应”

第二节 重建贫困群体的生活世界

一反贫困/发展话语的解构与再结构

二重建贫困群体的生活世界

三探寻另类生活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