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应力解除法是对已发生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偏的一种常规方法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最节约的建筑物纠偏方法。
地基应力解除法的原理是,对于发生偏斜的建筑,在其倾斜方向的反方向地基下面抽取土壤,使地基向偏斜的反方向自然沉降,建筑物的重心会逐渐向安全的位置回归。从整体上,也是从根本上解除安全隐患。
该方法的雏形于1962年,由意大利工程师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题而提出,最初提出时叫做“地下抽土法”。由于比萨斜塔是向南倾斜的,具体方案是:从斜塔北侧开设一系列斜孔,从塔基下地基土层中抽出部分沙土,使斜塔的重心北移,减小倾斜程度,从而避免斜塔的倒塌。该方法提出之初,由于理论过于浅显,显得不够深奥而被搁置甚至遭到讥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萨斜塔倾斜角度不断加大,濒于倒塌。1990意大利政府出于安全,被迫关闭对游人的开放,又成立了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斜塔的拯救历经多种加固和纠偏方案,均未奏效。最终还是于1999年,重新启用地下抽土的方法,从地基的北侧下面抽土,使比萨斜塔的倾斜减小,得以拯救,重新向游客开放。
这个方法针对比萨斜塔而提出,又因最终拯救了比萨斜塔而名扬世界,其间被埋没了近40年。而在我国,则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地基应力解除法”这个名词,就是由我国专家武汉大学刘祖德教授提出的,刘祖德教授还做出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巨大贡献。早在1983年,他就首次提出“地基应力解除法”,并在1989年用此法成功“移动”汉口取水楼长航宿舍的八层楼房:倾斜率从1.3%降为0.63%。此后的18年,刘祖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用“地基应力解除法”,成功地为149座高楼“纠偏”扶正,其足迹踏遍湖北、广东、福建、新疆等全国15个省(区、市),仅武汉地区被纠偏的楼房就有80多座,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
1992年,意大利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中的英国专家约翰·伯兰(Prof.Burland)教授,在刘祖德的学生王钊(现为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访问英国期间,曾两次请其详细介绍了“地基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在随后的几年,拯救委员会的三四位专家仔细了解了“地基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这对比萨西塔的拯救最终采用该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地基应力解除法目前不仅在建筑业得到广泛采用,还被应用到了人体力学领域,为人类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康复的最新方法。是针对人的地基(足)的受力矫正,矫正姿势,也要矫正地基,方法更为简便易行。具体方法是:在站立时,把前脚垫高,使脚掌的高度高于脚跟,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可以有效矫正站立姿势,矫正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从而治疗腰肌劳损等姿势性腰痛,被称为腰痛足疗法。该疗法用于椎间盘突出,被称为姿势调衡法,获得了科研专项资金的支持,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在行走时,还可以用一种前高后低的负跟鞋进行矫正,替代倒走锻炼,更安全,更容易坚持,效果更巩固。这种前高后低的负跟鞋,在欧美地区比较普遍。在日本,腰痛患者更是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