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和(1920-1944),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泉乡范杖子村人。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拉唱卖艺维持生活。十八岁时,他参加了当地的“黄枪会”组织,后来又当上“黄枪会”的“法师”。在一次与土匪的战斗中,被打断右腿,成为“颠脚”。
1939年,共产党员李青山、李翠到裴文和家乡一带活动,秘密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在李青山的影响下,裴文和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40年9月末,李青山带路北工作组又到裴文和的家乡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裴文和积极响应,带着李侠、林茂庄等10余人参加了革命。
裴文和参加革命后,路北工作组派他进关学习深造,提高革命素质。12月下旬,裴文和奉命回承平宁地区组建抗日游击队。他回到家乡后,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大讲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形势,很多“黄枪会”会员、青年农民深受鼓舞,很快组建了承平宁地区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裴文和任队长,李青山担任指导员。
1941年3月,上级决定裴文和游击队进关学习整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培训,游击队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游击队武器齐备,军容严整,由裴文和的率领回到承平宁地区,继续开展抗日活动。1943年5月,裴文和担任了承平宁联合县六区分区长、财粮助理、区小队长。
1941年6月,裴文和率游击队袭击了喀喇沁新甸警察署。7月,同苏百熙一起率游击队三打松树台日伪警察分驻所,除掉了两个汉奸。8月,裴文和率队参加了攻克宁城的战斗。之后,敌人调集几十倍于我的兵力围剿抗日武装。3月29日,冀东三区队队长高桥在宁城八素台壮烈牺牲,抗日武装斗争环境十分残酷。裴文和带领区干部,遵照冀东区党委:“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指示精神,继续在六区战斗,坚持对敌斗争。
1944年4月下旬,裴文和和区干部金玉山等在平泉县平房小沟村开展抗日宣传,安抚烈军属等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裴文和的行踪被敌人发现。4月28日拂晓,敌讨伐队40多人秘密包围了裴文和、金玉山住处。当通讯员发现敌情时,敌人已经呈扇形包抄过来。裴文和、金玉山二人当即决定向东山突围。一阵激战后,裴文和左臂中弹。他斜背起大枪,用手枪继续还击敌人。已经跑到东山坡上的金玉山见分区长负伤,故意大骂敌人,以暴露自己,吸引敌人。金玉山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入狱后被折磨致死。裴文和边打边撤,因伤势过重,行动不便,又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敌人将裴文和的尸体拖至山下,残忍地割下了头颅。1944年4月28日,裴文和壮烈牺牲,时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