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病机制在男性,性连寻常性鱼鳞病的发病率约为1:2000~6000,约半数成年男性患者可有逗点状角膜混浊,但不影响视力。也可出现在女性携带者,血清、表皮、鳞屑的硫酸胆固醇水平升高,凝胶电泳显示β一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此可作为诊断的特征之一。血清硫酸胆固醇水平由正常的80~200mg/dl增高至200~9000mg/dl时,常可确定诊断。
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二区二带三亚带上(XP22.3,约80%患者此酶基因缺乏。如邻近硫酸酯酶缺失可发生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和X连锁鱼鳞病重叠综合征。表皮中,类固醇硫酸酯酶催化水解硫酸胆固醇。X-连锁鱼鳞病患者类固醇硫酸酯酶缺乏,说明硫酸胆固醇的水解对正常脱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研究表明,有些患者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正常,且不伴角膜混浊,这显示了X-连锁鱼鳞病的遗传异质性。故类固醇硫酸酯酶水平正常的男性鱼鳞病患者不能除外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
临床表现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除手掌和足底外,全身皮肤都被累及。腋、肘窝、腘窝、腹股沟、肛围及外生殖器周围等褶皱外,因相对较潮湿,损害稍轻。皮肤损害虽然与寻常性鱼鳞病相似,但远较后者更严重。在寒冷干燥季节,堆积极厚的污褐色角质鳞屑块,犹如全身披挂一副黑色的铠甲。随年龄增长,颈、面、头皮等外损害可能减轻,但腹及下肢变得更加严重。炎热潮湿季节虽可缓解,但仅是堆积的鳞屑稍少一些而已。疾病伴随终生。上臂、大腿外不出现毛囊性角质化丘疹。掌跖纹与常人无异,也不发生掌跖角化过度。
近半数的患者,经裂隙灯检查,可发现角膜深部,即角膜后壁及后弹力层上有散在浑浊点。不少患者伴有xing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体格发育较差,身体常较同龄人瘦小。很多患者的母亲(即携带者)在胫前有轻度的病变。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增厚,汗腺减少。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围管性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标准系谱分析:家系中只有男性患病。患者集中在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一方,如表兄弟、舅、外祖父(外祖父患病时,舅不患病)等。
发病年龄:发病早。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
临床症状:损害波及全身,褐黑色的鳞屑堆积很厚。掌跖部位正常。肢体伸侧外无毛周角化性丘疹。
诊断疑点性连锁鱼鳞病是一个高度外显的遗传性疾病。但由于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行证者可能是家系中唯一患者,以前若干代无同病患者,从而可能误认为非遗传所致。
性连锁鱼鳞病的遗传规律此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1. 遗传特点:
1) 该病一般只限男性,女性患者又有纯合体表现的性状罕见;
2) 男性患者会把突变基因传给他的所有女儿,因此这些女儿100%都是基因携带者;
3) 女性携带者所生的儿子,有50%接受该基因出现症状;
4) 女性携带者所生的女儿,有50%为该基因携带者;
5) 突变基因决不会从父亲直接传递给儿子,此性状决不会传给儿子;
6) 携带者女性一般不患病,但某些可能有轻度表现。
2. 婚配及子女表现频率表:父母婚配型
子女基因型及其 子女表现型及其 频率(%)频率(%)
基因型
表现型
XAXAÍXAY
非患者Í非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非患者
男XAY
男100
非患者
XAXaÍXAY
携带者Í非患者
女 50 XA XA
女 50
非患者
50 XA Xa
50
携带者
男 50 XA Y
男 50
非患者
50 Xa Y
50
患 者
XAXaÍXAY
患者Í非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携带者
男100 XaY
男100
患 者
XAXAÍXaY
非患者Í患者
女100 XAXa
女100
携带者
男100 XAY
男100
非患者
女 50 XA Xa
女 50
携带者
50 Xa Xa
50
患 者
男 50 XA Y
男 50
非患者
50 Xa Y
50
患 者
XaXaÍXaY
患者Í患者
男100 XaXa
女1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