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齑白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拼音】:huáng jī bái fàn

【解释】:指粗恶的饭食。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既完口食,身居聊且悠优。”

黄齑︰

亦作“黄虀”。亦作“黄韲”。

1.咸腌菜。

宋朱敦儒《朝中措》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齏。”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见舂了几升陈米,煮下半瓮黄虀。”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月·时品》:“冬笋新来,黄虀纔熟。”

2.常借指艰苦的生活。

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可不乾费了十载青灯,枉捱过半世黄齏?”

清蒋士铨《空谷香·散疫》:“辱抹煞逢掖威仪,咳,支支却怎生捱过了半世黄韲。”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