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至1998年任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并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
主要社会学术职务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中华全国青年联欢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3.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
4.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东北师大)专家组成员。
5.团中央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人才库入选专家。
6.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编委。
7.《校园文化研究》杂志副主编。
8.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与教学任务1.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青少年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课程。
3.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4.为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公民道德教育专题研究》课程。
5.开设的本科生课程有:《青年学》、《领导科学》、《当代青年发展问题》(被学生亲切的称为“当代老师”,并在网易开通公共博客“当代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主持或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1.《以方法创新增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8年,主持人。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的途径和方法创新研究》,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2008年,主持人。
3.《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载体和方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09年,主持人。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子课题负责人。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道德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年,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学术论文1.对话: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模式选择,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2.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中国青年研究,2009(04).
3.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基本方式,思想理论教育,2009(03).
4.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三大转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2).
5.论信息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6).
6.论思想理论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特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9).
7.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8.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9.在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8(03).
10.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08(02).
11.网络环境中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创新,学习月刊,2007(24).
1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论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2).
13.“韩剧”为什么这样热,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5).
14.外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4).
15.透视星座文化流行背后的秘密,当代青年研究,2007(01).
16.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矛盾关系之论析,中国教育学刊,2007(02).
17.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18.优选与创设:榜样教育创新的方法论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06(09).
19.“韩剧”热与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中国青年研究,2006(03).
20.叩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门之力作——评韦吉锋博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21.“体验快乐”的快乐一族,中国青年研究,2005(07).
22.谋求德育方法的新发展,思想理论教育,2005(07).
23.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4.关于运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5).
25.网站短信服务:青年手机族的新时尚,中国青年研究,2005(04).
26.全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
27.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机制及其建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28.关于湖北省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06).
29.“学习‘三个代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桂子山论坛”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
30.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浅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31.湖北省中学生触“网”情况调查,理论月刊,2002(11).
32.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0).
33.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江西教育科研,2000(05).
34.试论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35.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构,探索,2000(04).
36.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青年研究,1999(06).
37.论信息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9(04),原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38.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8(09),原文《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1期.
3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论纲,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8(02),原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2期.
40.透视星座文化流行背后的秘密,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专题2007(08), 原文《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41.国外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7(06),原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4期.
42.德育问题与德育发展(谋求德育方法的新发展),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5(07),原文《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年04上期.
43.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1(12),原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10期.
44.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000(11),原文《探索:哲社版》2000年第4期.
45.当代青年行为方式的特点及其调控,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专题1995(06),原文《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第5期.
主要学术著作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当代青年发展研究》(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2001年6月第一版。
4.《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5.《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7.《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8.《当代公民道德教育》(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9.《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10.《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2001年1月第一版。
主要学术获奖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09年9月。
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合著),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5月。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合著),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12月。
4.《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合著),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