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简介自 199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
金浩茶油以湖南丰富的油茶资源为本,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先后在省内祁阳、益阳、常德、郴州、衡阳及江西省萍乡建设了6大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带动近2000万农民增收致富,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食品工业千亿产业突出贡献企业。
公司六大生产基地共建有十多条工艺先进的预榨、浸出、精炼、灌装自动化生产线,购置了配套完整的精密实验、检测与检验设备,引进了先进的油脂精炼和茶油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的主打产品“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已先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企业”、“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金浩茶油”已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公司已相继在湖南、湖北、上海、北京、广东、江西等6地成立了销售分公司,在广西、福建、山东、浙江、江苏、海南、河南等7个省区及深圳市成立了营销办事处,建立了由经销商、连锁专卖店、KA卖场、BC店和团购销售队伍等组成的多层次密集分销网络,形成了一个以“湖南为大本营,京广线为轴心,京沪为战略制高点,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全国市场”的市场营销布局。
发展简史1993年10月
金浩茶油湖南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创建,前身为湖南祁阳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
2003年8月
湖南金浩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专业销售金浩茶油系列产品
2005年6月
全资收购益阳油中王,成立益阳金浩油中王油脂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油中王”系列菜籽油产品
2007年3月
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范围共有六大生产基地和六个销售分公司
2010年3月
金浩茶油出现致癌物质超标,秘密召回
2010年9月
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承认金浩茶油含致癌物质“苯并芘”并向消费者致歉
集团荣誉1997年6月荣获“97全国(HN)新技术新产品科技创新
金浩茶油产品”金奖。
1998年9月荣获“第十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9年11月油中王荣获湖南省首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1月油中王产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油”称号。
2002年6月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荣获“首届中国企业信誉AAA级单位”。
2002年12月油中王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2002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
2003年2月荣获首批国家质量检验部门“质量安全”证书。
2003年4月金浩茶油荣获“绿色食品标志”。
2003年11月被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产工业协会授予“湖南省林业产工业龙头企业”称号。
2003年12月金浩荣获“质量免检产品”以及“湖南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12月油中王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2004年3月金浩荣获“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2004年6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湖南金浩茶油。
2004年11月金浩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2005年2月获“有机食品”认证。
2005年12月金浩茶油和油中王荣获“2005世界杯羽毛球赛指定食用油”称号。
2005年12月金浩和油中王再次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12月公司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006年1月荣获湖南省民营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
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2006年9月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油茶籽油知名品牌”称号。
2007年7月公司荣获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龙头企业”。
2008年3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二零零七年度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企业文化金浩徽标从整体上看,是一滴茶
金浩茶油董事长刘翔浩油的形状,整体色彩以绿色为主,是因为产品属于绿色食品系列。
徽标中间红色圆点代表山茶花花蕊,圆点左右两边部分分别是公司名称“金浩”二字的拼音首写字母的艺术体。
经营理念: 振兴民族产业,为人类提供健康油脂
企业使命: 致力于改善人们的油脂营养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企业精神: 诚信做人,勤恳做事
公司愿景: 百年金浩、产业兴农
发展战略: 合纵连横,打造油茶湘军
核心价值观: 员工、企业共同成长
企业形象传播广告语:健康是金、浩行天下
金浩产品形象广告语:源自深山的木本植物油 金浩茶油——贵得有理由 少吃油,吃好油,金浩茶油
油中王产品形象广告语:洞庭鱼米香,银城油中王
战略目标根据公司2005年制定的 “合纵连横,打造油茶湘军”的发展战略,公司一方面引进战略投资,实施行业兼并,积极准备重组上市,力求迅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为满足公司未来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成立了专门的油茶种植子公司,通过整合油茶产业上下游资源,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务,力争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小包装高档食用油第一品牌。
召回事件事件背景国内最大的山茶油生产商
金浩茶油 漫画[1]
——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金浩茶油)因致癌物超标陷入“召回门”。 国家质检总局此前关于湖南省部分茶油的抽检结果显示,苯并芘含量高达60微克/千克,这包括山茶油龙头金浩茶油。《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油苯并芘含量的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金浩茶油在全国进行了秘密召回。
但金浩茶油指,产品安全可靠,“不排除是竞争对手恶意炒作嫌疑”。
金浩茶油公司法人、董事长为刘翔浩,2010年3月他曾称公司将在2012年前上市。此时,金浩茶油的澄清公告仍难消除外界疑虑。事件进展问题茶油秘密"召回"事件进展:
8月20日,金浩茶油在其网站刊登的声明中称,近期互联网上部分网络论坛及微博出现了关于"金浩茶油被查出致癌物超标6倍"的谣传,公司承诺旗下主打产品金浩茶油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可靠,本次网络不实谣传"不排除是竞争对手恶意炒作"。
8月21日,湖南省质监局向省内官方媒体通报了"茶籽油生产加工企业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所附的23家企业33种茶油产品抽检结果均为合格,其中包括金浩公司的部分茶油产品。
8月30日,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独家详细报道了金浩问题茶油秘密"召回"的过程等问题,但这一问题掩藏时间已长达近半年。在接受采访时,湖南省质监部门负责人称,选择不公开是"维稳"需要。
8月31日,金浩茶油奉(音)姓负责人承认,今年3月在质监部门抽检中被查出问题,并进行了两次召回,但并未透露问题产品批次等详细信息,当时称因为"细节尚不便透露",将在近期对公众有所交代。
9月1日,金浩茶油发布道歉信,并公布了被质监部门检出致癌物超标的9个批
问题产品名录次产品详细信息。[2]超标事实事实上,6月底7月初湖南省质监局下发“关于召开解决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标问题技术分析会紧急通知”,要求下属各单位、生产企业,“为认真分析我省部分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中苯并芘超标原因,妥善解决这一食品安全风险,寻找解决防止苯并芘超标有效措施”。
这说明茶油苯并芘超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说,金浩茶油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山茶油生产企业,公司年产茶油估计约1万吨。国内山茶油脂产量有1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利用,没有损耗,能产出大约20万吨的茶油。尽管茶油在国内食用油消费的量所占比重不大,但是这个事件出来后 ,隐瞒仍在继续,这有可能毁掉这个行业。
为了解决苯并芘超标问题,7月2日,湖南省质监局在长沙市东塘新东方大酒店召开紧急会议,参会人员要求为“全省所有食用植物油获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一名检验人员,各市州局食品科科长及食检中心一名检测人员、相关专家”。承认召回金浩承认召回未通知到位
事件急转,9月1日,金浩公司在其网站发表致歉信,承认
金浩茶油发表致消费者致歉信[3]
其公司生产于2009年12月3日至2010年3月17日的9批次纯茶油存在苯并(a)芘超标问题。此前曾召回两次。
据介绍,9批次产品总生产量42.458吨,其中湖南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在公司仓库当场封存22.361吨,公司召回11.152吨。
不过对剩下的8.945吨茶油,金浩公司并没有具体说明究竟流向哪里,只表示如因召回疏漏,消费者还有以上9批次产品,可及时联系公司进行退货或换货,但并未提及赔偿问题。
针对“秘密召回”,金浩承认存在“未及时公开不合格产品批次、召回过程未通知到位的问题”,向消费者深表歉意,将按规定继续通知。[4]
苯并芘苯并(a)芘:高活性致癌物
苯并(a)芘又称苯并芘,是一种常见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它不具直接
苯并芘结构式致癌性,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才具有致癌性。
在水体、土壤和作物中苯并(a)芘都容易残留。苯并(a)芘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10495,145.00,1.40%)等工业污水中。[4]对于苯并芘超标,行内企业的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农户在加工茶饼的时候,农户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如温度控制不好,容易导致烧焦现象,生成苯并芘,残留在茶籽的外壳上;而压榨后苯并芘就全部残留在茶饼中,在萃取茶饼中的残油时,残留的苯并芘也被大量萃取出来,通过高温又与溶剂油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浸出后毛茶油苯并芘含量不断提高。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油饼中就有苯并芘”,“加工茶饼过程中的烘烤、蒸炒等环节,并不会产生苯并芘或者增加含量,所有植物油料都需要蒸炒,才能有香味”。
王瑞元指出,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一个食用油生产企业也说,“由于环境受到污染,苯并芘超标可能存在于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另外,如果企业使用浸出法,食用级溶剂可能没被彻底清除,这也会带来苯并芘超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