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是连接渭南和华县之间的一条界河,河的中、上游共有三条支流,分别是东、西涧峪河和箭峪河,它们都发源于秦岭北麓,河源海拔均在2500米左右的基岩山区,中途流经黄土塬区,在高塘镇武家堡汇流成一体。赤水河由南向北蜿蜒40余公里,仿佛一只古老而苍劲的大树主干,直插渭河。
秦岭赤水河两岸风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赤水河以及其上游的三条支流,用水的温柔水的清澈水的翠微流出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山岛耸立,湖光秀色,清风竹韵,龙耳山双峰陡立,势如斧削,直冲云霄;宝华山爽秀挺拔,松柏环绕,状似富士山,又如一座满目苍翠的金字塔;箭峪河与其支流交汇处,复杂的水流作用和特殊的地质构造,天造地设般形成了三个孤立的小岛,三岛相对,山水倒映,碧波荡漾,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气势恢弘,站在小岛上极目远眺,箭峪河宛如一条银蛇在天地间飞舞,那景象分外妖娆。沿河一路北上,两岸翠树成荫,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鸟雨花香,一畦一畦用白色的山石堆起来的麦田相互叠加,像垒在大地上的一块块墨绿的玉盘,麦苗的脆绿和山石的银白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分明,湿润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清香,夹杂着些许花草的味儿,让人顿时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愁都统统被过滤的一干二净。
赤水河历史溯源千百年来,赤水河一直是陕西关中东去中原的必经之地,历经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锤炼,赤水河在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山水奇异、风光秀色、生机怏然的本性之后,更多了几份历史的厚重。从远古的女娲龙山造人、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马刨泉等民间传说到“华封三祝”的故事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庙禅修寺,历经风雨,大雄宝殿风貌依旧,赤水潺潺,古寺幽幽,静谧中更多了几份禅学的况味。神秘的龙耳山石箧,批着神秘的面纱,两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心中一个难解的谜。罕见的三教堂,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文化融为一体,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同居一室,古今少见。渭华起义的战火,革命先烈的热血,更给这片土地平添了几份历史的凝重。
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开发?一直是赤水河两岸两万老百姓一个难圆的梦,华县县委、政府也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早日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
政府全力开发赤水河一直以来,赤水河给人的感觉都是洪灾不断,每年的防汛季节,赤水河都是一条让人非常揪心的河,如果能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旅游开发,那无疑是一件变“水患”为“水利”的大好事情,所以从2004年一开始,华县县委、县政府的心思便一直在赤水河流域思索着。直到徐梦春、徐航来到华县以后,县委、政府一班人的眼睛才突然一亮,从二徐的规划设想中,他们找到了答案,也看到了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的美好明天。
2006年,华县县委、县政府把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项目作为华县“十一五”规划重点工作来抓,县委书记王健、县长薛东江先后多次召开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协调座谈会议,征询大家意见,进行协调安排具体布署。还对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县委书记王健在会上指出,赤水河流域旅游项目开发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才能有效发展,所以在引进资金、合作开发,人才引进、经营权问题上思路一定要开阔,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可以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相关部门领导应树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项目的工作,为做大做强华县的旅游产业尽心尽力。
会上,东阳乡党委书记金建发详细阐述了赤水河流域旅游项目开发的初步设想以及项目筹备情况。乡长郭立汇报了目前部分水景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随后,东阳乡党委、政府向华县县委、县政府正式递交了赤水河流域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华县县委、县政府也在积极的筹划和准备当中,争取把赤水河流域旅游开发早日立项。旅游资源
赤水河岸边历史文物在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即赤水桥上桥。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 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
赤水桥上桥1992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岸跨界的历史小镇——赤水镇赤水镇东距华县县城11公里,镇区南靠台塬,北临渭河,南山支流赤水河、遇仙河纵贯南北。铁路陇海线、公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老西潼路穿街而过。镇政府驻赤水街道中心路北。全镇总面积30.1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村5080户20078人,耕地1644公顷,职工57人;下设2个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经济事务办公室;辖5个事业机构,即计生服务站、水管站、劳动保障事务所、文化站、农业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