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业化发展速度,人类社会可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3个时期。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时期一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特点是城市的中枢管理职能更加强化,城市消费者的要求更加多样化,电脑技术和数据通讯网络所构成的物质机制使城市的经济状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
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使的后工业化城市市区人口和企业大量向郊区迁移,产生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形成卫星城镇以及城市地域互相重叠连接而形成的城市群和大城市集群区。这是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通讯、信息成为影响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首要因素。此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造成了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出现搜集、传播信息和决策的办公大厦位于国际性城市内,而工厂、车间分散在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的现象。后工业化城市一方面造成少数国际性城市无限膨胀,另一方面使城市布局趋于分散,并且产生了硅谷一类的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园区以及开放性城市。
D.贝尔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后工业社会的经济主要是服务性经济
(2)专业和技术人员在后工业社会占主导地位
(3)理论知识是后工业社会的中轴。成为社会革新和制订政策的主要资源,生产知识的大学、研究部门、研究中心是社会的核心机构
(4)后工业社会通过技术预测和技术评估来规划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5)后工业社会运用新的智力技术来进行决策。
贝尔认为,美国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后工业社会是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