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茨曲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劳伦茨曲线定义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避免贫富过分悬殊,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提出了著名的劳伦茨曲线,如图6-23所示。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当收入完全平等时,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劳伦茨曲线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当收入完全不平等时,1%的人口占有100%的收入,劳伦茨曲线为折线OHL。实际上,一般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在两者之间,劳伦茨曲线为一条凸向横轴的曲线。ODL与OL所包围的面积 A为不平等面积;OHL与OL所包围的面积 A+B=△OHL,为完全不平等面积。

基尼系数定义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又译基尼系数及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设g为基尼系数,则:(0<g<1)

伦茨曲线讲的是市场总发货值的百分比与市场中由小到大厂商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劳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劳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劳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基尼系数国家和地区

年份

指数

最低的20%

第二个20%

第三个20%

第四个20%

最高的20%

中国

2004

0.47

4.25

8.48

13.68

21.73

51.86

中国香港

1996

0.43

5.26

9.39

13.85

20.75

50.75

孟加拉国

2000

0.33

8.6

12.1

15.6

21

42.7

柬埔寨

2004

0.42

6.82

10.23

13.74

19.62

49.59

印度

2004

0.37

8.08

11.27

14.94

20.37

45.34

印度尼西亚

2002

0.34

8.41

11.92

15.41

20.98

43.29

伊朗

1998

0.43

5.14

9.39

14.09

21.49

49.89

以色列

2001

0.39

5.71

10.46

15.86

23.04

44.93

日本

1993

0.25

10.58

14.21

17.58

21.98

35.65

哈萨克斯坦

2003

0.34

7.45

11.88

16.39

22.8

41.48

韩国

1998

0.32

7.91

13.56

17.95

23.13

37.45

老挝

2002

0.35

8.07

11.88

15.62

21.13

43.3

马来西亚

1997

0.49

4.37

8.13

12.85

20.31

54.34

蒙古

2002

0.33

7.47

12.16

16.79

23.1

40.48

巴基斯坦

2002

0.31

9.34

12.97

16.27

21.09

40.33

菲律宾

2003

0.45

5.44

9.08

13.57

21.27

50.63

新加坡

1998

0.42

5.04

9.42

14.55

22.02

48.97

斯里兰卡

2002

0.4

6.99

10.45

14.2

20.41

47.95

泰国

2002

0.42

6.34

9.89

13.97

20.78

49.02

越南

2004

0.37

7.14

11.13

15.14

21.78

44.81

埃及

2000

0.34

8.57

12.08

15.38

20.39

43.59

尼日利亚

2003

0.44

5.05

9.59

14.48

21.71

49.17

南非

2000

0.58

3.47

6.31

10.04

18

62.18

加拿大

2000

0.33

7.2

12.73

17.18

22.95

39.94

墨西哥

2004

0.46

4.31

8.29

12.64

19.69

55.07

美国

2000

0.41

5.44

10.68

15.66

22.41

45.82

阿根廷

2004

0.51

3.12

7.55

12.82

21.08

55.42

巴西

2004

0.57

2.8

6.45

10.96

18.67

61.12

委内瑞拉

2003

0.48

3.25

8.69

13.94

21.99

52.14

白俄罗斯

2002

0.3

8.46

13.24

17.29

22.71

38.31

捷克

1996

0.25

10.29

14.46

17.65

21.73

35.87

法国

1995

0.33

7.18

12.62

17.19

22.8

40.21

德国

2000

0.28

8.52

13.72

17.79

23.09

36.88

意大利

2000

0.36

6.5

11.98

16.75

22.75

42.02

荷兰

1999

0.31

7.6

13.22

17.24

23.26

38.68

波兰

2002

0.34

7.51

11.91

16.11

22.22

42.25

俄罗斯联邦

2002

0.4

6.15

10.48

14.92

21.82

46.63

西班牙

2000

0.35

6.97

12.09

16.43

22.51

42

土耳其

2003

0.44

5.34

9.75

14.23

21.02

49.66

乌克兰

2003

0.28

9.24

13.55

17.3

22.38

37.53

英国

1999

0.36

6.14

11.41

15.96

22.47

44.02

澳大利亚

1994

0.35

5.9

12.01

17.2

23.57

41.32

新西兰

1997

0.36

6.45

11.37

15.81

22.61

43.7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