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血铅事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出现原因面积并不算大的嘉禾县,污染企业扎堆,仅未作环评的企业就多达309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象?县环保局局长一语道破玄机:作为贫困县,嘉禾急于发展经济,一批从周边省市淘汰的企业被赶到此地,成了当地领导的座上宾。由此可见,最大的污染源不是企业,而是官员们疯狂追逐政绩的权力思维。[1]

结果在经历了举国震惊的高考舞弊和拆迁事件后,真不忍心再说道这个叫“嘉禾”的地方,但这次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又再次让公众瞠目结舌。

评价3月16日《新京报》消息说:2月24日,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部分家长因为想去外地体检而被嘉禾县公安局抓走。县政府的材料称,通过对部分人的拘留打击,“实现了打击少数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故事算是新版,事实其实老套。经济欠发达地区牺牲环境换发展的事情,也算屡见不鲜了。这不过这种牺牲危及到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偏偏在东窗事发后,地方政府又动用警力粗暴地解决社会问题,终于上升为公共事件。说得再直白一点,在面对黑色GDP甚至是带血的GDP时,地方政府要钱不要命,群众却是要命不要钱,两者的价值选择激烈PK,终于是胳膊拗不过大腿。但公理在、正义在、规则在,悖逆法理情理的公权作为就显得甚是突兀诡异。

说句公道话,地方政府也不容易,软硬环境不好,招商引资本就捉襟见肘,正如当地环保部门官员所言,“人家都在发展经济,嘉禾落后了,好不容易来几个企业,你就不好去管。”真要较真了,世界五百强肯定没兴趣来投资,污染企业又不让进,地方发展大计怎么办?科学发展的道理,当地的领导未必懂得比我们少,但在官利和民权之间,他们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前者。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一者,发展是第一要务,好地方差地方最终都是比的一个GDP,排起名来是没有主客观差异的,政绩考评体系、公职人员晋升体系、社会评价体系都未有根本转变,当此背景下,地方权力部门的压力是可以想见的;二者,环保等执法力度已成公开的秘密,环境生态服从于经济中心在地方已成定局,指望环境执法部门雷厉风行,就等于指望教育部门“减负”一样――口号年年喊,目标年年很遥远。

当然,以上只是“血铅事件”萌发的表象,根源还在于公民与政府合法博弈的权益被虚置、权利被架空。地方政府要污染的GDP,地方群众要命不要污染企业,都是基于自身利益做出的价值选择,可以理解。但在两者PK的时候,应有基本的公平正义准则来权衡两者的轻重,从而给出倾向性明确的判定。换言之,地方部门不能永恒正确,群众不能只可选择“被服从”,不然,所谓民智、民意、民主、民生,只不过是轻飘飘的粉底而已。

当权利成为悬浮在逐利政策上的一颗棋子,需要校准的就是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以及公权行使的边界。当地政府部门通过对部分人的拘留打击,也许的确可以“实现了打击少数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但这样的教育与打击,与民主法制建设或公民社会而言,无疑是最正儿八经的一记耳光。[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