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峰(1935-- )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中共党员。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市。
1951-1952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历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邮电部第六研究所总工程师。
1982年起任邮电部副部长、主任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5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
主要工作经历:
1958年7月——1964年11月,北京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
1964年11月——1966年1月,上海外语学院,学习
1966年2月——1966年12月,陕西宝鸡四清工作队,指导员
1967年1月——1969年6月,邮电研究院,工程师
1969年7月——1982年4月,四川眉山邮电505厂,邮电部第六研究所,工程师,室主任,所总工程师
1982年4月——1994年9月,邮电部,副部长
1994年6月——2002年6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八十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理论的发展。九十年代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计划期间建设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今年来在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制造业,工程教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表了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