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英语的概念学科英语就是用英语来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而不是仅仅学习简单的日常口语对话。通过学科英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达到将来真正能够使用英文进行工作的水平。
中国英语教育发展了二十多年,却没有带来期望中的效果,学习者始终无法摆脱急功近利、分数至上的观念。随着国人学英语热潮的逐渐高涨,以及英语培训市场的逐渐成熟,各个培训机构都在寻找自己的品牌特色,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
在众多教学理念充斥着英语培训市场的时候,“学科英语”应运而生。可以说学科英语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英语培训的模式,开创了英语培训的新局面。
学科英语的产生提起学科英语,人们可能很自然的联想到学科学习。在教育领域,学科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乃至中学、大学的教育中,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只是教师和学生都已习以为常,在平时的教学与学习中未意识到这一教育理念。孩子从上学开始,学习的就不仅仅是语文一门课程,还要学习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过程,他们已经在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汉语,去理解和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说,语言组织及运用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与学科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实,英语学习也应如此。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一种语言,同样的,英语也只是一门语言,其实语言本身并没有任何竞争力,主要是看使用者能否灵活的运用。中国在最初打开国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学理念就出现了偏差:把英语的学习纯粹的当做一种语言的学习,并未注重它的运用能力,从而造成了一种应试教学模式。在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未真正的凸显出来,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外资企业的入侵,很多人在外企从事工作,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外资企业中,大陆人通常只能做到中基层岗位,高级管理职位绝大部分是被香港、台湾地区或新加坡所占据。甚至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在聘请CFO之类的人员时,也往往钟爱这三个地方的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为了拿到四六级证书,在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工作中,能灵活使用英语的人却少之又少。
中国人并不缺少智慧与能力,问题只是出在方法上,为此,皇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发现香港、台湾和新加波地区的华人从小就用英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学科英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英文水平近乎母语,能够在更高的职位上驾驭职业英文。在工作中,他们不仅能用英语读撰写商务公文、项目计划,还能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和沟通。相比之下,大陆的人员在与领导、同事进行沟通协同时就存在很大劣势。
经过多方考察、分析以及数年研发,皇家少儿英语将“学科英语”的教学方法引入北方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期望开创英语培训行业的新局面。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不仅证明这一教学理念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认可。
学科英语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家长们的教育意识也随着改变,都希望孩子能走出国门,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双语人才。然而作为国际化人才,首先就要掌握国际化的语言,尽量让孩子在语言方面懂更多的外语,而英语是应用最广泛的通用语言。
学科英语,就是让英语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英语学习,还有数学、科学等课程的学习,就像学习母语那样去学习英语,除了日常沟通,还能用英文来思维。将英语作为专业工作语言,无障碍地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讨论深奥的数学、科学等领域的话题,甚至完成全英文的学术项目。
学习学科英语,有助于孩子建立英文的思维方式。通过多学科的学习,了解英语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以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孩子从小就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在将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与同事、领导进行交流。
学习学科英语,有助于孩子国际领导力的培养。未来的国际化人才要具备各种能力,包括演讲演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学科英语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就锻炼孩子语言的组织及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