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关政治
所谓“摄关政治”,是代替年幼天皇或女帝执政的官职,简称“摄政”。通常由圣德太子这类皇族任职,八五八年藤原良房(八○四~八七二)成为清和天皇监护人,正是皇族以外的第一代实质“摄政”。正式年代是八六六年。这也是藤原一族欣欣向荣的起点。而画下起跑线的人,是良房的父亲藤原冬嗣。冬嗣于八二六年过世时,女儿已是太子妃,次男良房则娶了嵯峨上皇的皇女源洁姬。源洁姬虽赐姓源氏降为臣籍,但至今为止从未有皇女嫁给臣下的例子,源洁姬算是第一例。
八三三年,良房的妹夫仁明天皇即位。八四二年,朝廷内所有良房的政敌均因谋反罪名而遭流放,当然这里头必定有阴谋。接着,良房让女儿明子入宫成为太子妃,也是日后的文德天皇皇后。八五八年,良房的孙子清和天皇即位,年仅九岁,这一年,正是实质的“摄关政治”元年。
而摄政全盛时代,是藤原道长(九六六~一○二七)及其长男赖通两代。道长本是摄政家四男,因长男、次男相继过世,三男又是同父异母兄弟,竞争对手只有侄子伊周一人。这时,道长的姐姐是一条天皇的母亲,而伊周的妹妹定子(清少纳言所著《枕草子》主角)是一条天皇皇后。即使身份是天皇,终究是男人,对男人来说,母亲与老婆,哪个重要?结果道长获得“内览”右大臣职位。“内览”是太政官向天皇提出公文时,可以于事前阅览公文的职位,日后由摄政、关白(天皇成人后,辅助天皇执政的职位)执行。
道长有四个女儿,长女彰子是一条天皇皇后(道长强硬立了两位皇后。《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正是彰子的女官),次女妍子是三条天皇皇后,三女威子是后一条天皇皇后,四女嬉子是后朱雀天皇皇后。而彰子也是后一条、后朱雀天皇的母亲。换句话说,当时的贵族阶级,为了掌握政权,不惜近亲联婚,阿姨嫁给外甥,似乎也不成问题。道长让威子当上皇后时,在晚宴吟诵了一首和歌:
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
无奈好景不常,赖通没有女儿,赖通弟弟的女儿也没生下皇子,直至一○六八年,第七十一代后三条天皇即位时,因天皇跟藤原家没有外戚关系,遂废掉摄政,实施亲政,藤原家才渐趋没落。也因为后三条天皇跟藤原家没有亲戚关系,才能严厉实施庄园禁令。
所谓庄园,是贵族或寺社的私有领地,不用缴税,致使地方豪族均将辛苦开垦的领地捐给贵族或寺社。如此,地方豪族只要定期向领主贡米,便可以逃过国家的征税。
大抵说来,道长是平安女流文学的后台老板,赖通则将道长的别墅改建为寺庙,正是今日京都市的平等院凤凰堂。凭良心讲,这对父子也并非恶贯满盈,至少都留下文化资产给后代人。且一留就是千年,平等院凤凰堂更是世界遗产之一。
自道长算起,藤原家到第七代时,分为近卫家、九条家,其后又分为鹰司家、二条家、一条家,这正是所谓的“五摄家”。因此,目前冠藤原姓的现代日本人,与真正的藤原贵族后裔毫无牵连。摄关制度一直持续至江户时代末期,这期间,只有丰臣秀吉与其外甥秀次当上关白而已,秀吉还是特地成为近卫家养子,才能登上关白宝座。只是,镰仓时代以后便是武士社会了,“五摄家”其实没甚么政治势力。尤其在战国时代,经济都很窘迫,只能靠批改和歌、连歌或抄写古籍挣钱。
明治时代,以天皇为主,日本的身份制度有四阶级,皇族、华族(公卿、大名)、士族(旧藩士)、平民。当时华族约四百数十家,其中公卿占三分之一,剩下的是旧藩主。其后,华族又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公爵是“五摄家”及德川旧将军家,另外是维新时立下特别功勋的三条实美等十一家;侯爵则有二十四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废止华族制度。
目前唯一还住在公卿宅邸的是冷泉家,一九八一年成立了“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财团,竭力保护先祖留下来的文书典籍及绘画。宅邸位于京都御所北侧、同志社大学旁,一七八八年天明大火时烧毁过一次,两年后重建,地皮面积约2250平方米,扳指算来,至今也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是日本重点文化财之一。一九九五年开始进行复修工程,二○○一年完成。明治维新后东京奠都之际,明治天皇命冷泉家留在京都,冷泉家才得以保存宅邸与所有古籍,以及公卿时代以来的定例仪式。冷泉家的先祖是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父子,俊成是歌圣,定家是《小仓百人一首》编撰者,定家孙子那一代才另立家名冷泉,是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和歌之家。据说,举行传统仪式的榻榻米房有九十席。至于其它公卿,则都因离开旧有宅邸,而失去所有古籍或传统仪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