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
乡村全貌[1]
吊草村隶属大理市下关镇,地处下关镇东边,距下关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与水泥、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6公里。东邻凤仪镇,南邻大麦地村委会 ,西邻福星村委会,北邻文献村委会 。辖吊草、黄家、吴家等六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70户,有乡村人口1574人,其中农业人口1573人,劳动力8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73人。
全村国土面积20430万亩,海拔2000-230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大麦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99亩,人均耕地0.25亩,林地17982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务农为主。[1]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99亩(水田399亩),人均耕地0.25亩,主要种植大麦、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798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59.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4 亩,主要种植梨、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亩,其中养殖面积10亩;其他面积2039亩。野生菌类,经济果实。[2]
基础设施
道路[3]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视、通路、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40户通自来水,有30户饮用井水,有3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有370户通电,有 340户通闭路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7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1%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8户(分别占总数的73 %和 69%)。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和水泥路、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9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62辆。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6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9 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0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4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3]
农村经济
食用菌种植[4]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1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68万元,占总收入的 1.9%;畜牧业收入 5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360头,肉牛59 头,肉羊528 只);渔业收入 10万元,占总收入的 0.3%;林业收入85万元,占总收入的2.4%;第二、三产业收入2810万元,占总收入的 80%。农民人均纯收入287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占劳动力的3.2%),在省内务工28人。[4]
特色产业
[5]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市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1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86%。山林面积达18000亩,森林茂密,生长着华山松、云南松和桉树,目前吊草有几户开始栽种樱桃,村委会对规模栽种樱桃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发现樱桃适应本地区土壤气候条件,且当年栽种当年结果,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目前以实施种植80亩樱桃,根据本区土壤肥沃优势,种植蔬菜都施用农家肥,因此种出的蔬菜甜嫩可口,符合当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及口味,如在现有耕地上塔建大棚,栽种反季蔬菜,通过一定的宣传报道及有效的销售途径,农作物将不愁销路,有限的土地将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现种植食用菌农户有36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将在五年内使种植户达到60户,增加农民收入,奶牛、鸡、猪等牲畜非饲料养殖,提高牲畜销量及价格。进行生态园旅游开发,结合樱桃的成片种植,利用大片森林面积,开辟生态旅游和“农家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依靠山上自然生长的野生杨梅,加工生产杨梅酱,统一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国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酸调料,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消炎药,即开胃消炎,对身体有益无害。同时大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开办加工业,砖厂,山基土加工厂,苗圃,花卉栽培等村办企业,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为了让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载体,有组织有计划发展吊草村委会分别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和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5]
人口卫生
彝族妇女[6]
该村现有农户370户,全村人口1573人,其中男性786人,女性 787人。其中农业人口1573人,劳动力873人。该村以彝族、汉族、白族为主(是彝族、汉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044人,汉族416人 白族11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人,占人口总数的0.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54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6]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占地面积3933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146人,距离下关镇中学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4人,其中小学生146人,中学生88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3年被大理市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7]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政务。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2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84.2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84529.94万元,有固定资产3296790.7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8]
基层组织
平安村[9]
该村设有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是:吊草党支部,黄家党支部,吴家党支部,共有党员67人,少数民族43人,其中男党员54人,占党员总数81%,女党员13人,占党员总数19%,党员文化结构,中专2人,高中8人,初中34人,小学23人。
村委由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共6人组成,下设吊草、黄家、吴家三个自然村,六个标记小组,其次还没有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老协等配套组织。
村建有团总支一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38人。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全村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地理区位的优势,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各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9]
人文地理
特色建筑[10]
吊草村委会是以彝族为主,另含汉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典型村,本村彝族是由下关镇大麦地村委会大约在明代迁入定居,形成现在的吊草自然村,后来陆续从凤仪华营湾庄白族搬来定居形成现在的黄家自然村,随后下关镇文献村白族也搬迁定居形成现在的吴家自然村。
吊草自然村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为本主节,各家各户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欢聚、晚上点燃篝火,村里男女老少换上民族新装,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聚在一起共度新年,打歌是彝族的民簇文化,为使民族文化长远留传,凡村里农户家里有喜事全村村民就一同去祝贺,举行篝火晚会,相传民族文化,永远保存文化特色使民族文化不断弘扬、发展,黄家自然村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为纪念本主节,全村村民家家户户做了不同的糕点,饭菜到寺庙里供神像,让神像保佑来年全家安康。
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通婚姻,形成团结、友爱、祥和的整体,因此,在2003年度被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家齐主协力,共谋发展,共建家园。[10]
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有吊草文化娱乐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为吊草自然村建设一个集特色文化、对外旅游、集贸接待中心,含有篮球场、打歌场村民活动场所的一体化建筑群,总投资120万元目前投入50万元。正在建设过程中。村道路硬化工程也在积极的规划建设中。[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