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动画编剧与导演。
广州大学动画艺术系副教授。
迄今为止为国内外媒体机构编撰与导演动画剧集近两百集,其作品在法国文化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全国近百个电视台播出。
其动漫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大奖多项,其中包括文艺最高奖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出版界最高奖“中华出版奖”、华语动漫“金龙奖”最佳编剧大奖、亚洲青年动漫“评委会大奖”、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日本TBS电视台)主办的最佳商业动画奖等多个奖项。
出版过《动画电影分析》、《视觉语言表达》、《动画导演》、《周鲒作品集》、《大西南游学记》等著作多本,发表过论文20余篇,论文曾获得教育部与广东教育厅的多项大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中包含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艺术展演动画类的一等奖、人民日报主办的大学生DV大赛最佳动画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吉林国际动画大赛“最佳网络动画”、南方多媒体短片节“青年导演奖”。《动画导演》动画在很多时候,被看着一种怀念童年的途径。
2007年秋天的时候,在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动画艺术中心我看见了一台动画拍摄机。
巨大的机器矗立在黑暗的房间里,操作者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机械夸张声音。主人告诉我这台锈迹斑斑的机器有超过六十年的历史,千万别小看这个控制手柄,六十年来有多少人在这里演绎他们的动画梦想。我一直认为这台机器对于全美电影电视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来说,并不是一台实用性器材,更不是国际领先水平的最新科技,虽然动画艺术专业的研究生第一个作品大多在这台机器完成。它是一个标志,它象征着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对精神传承的重视。这栋动画中心小楼下的走廊里挂满了照片,近一百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电影人都充斥在建筑角落。照片中的那些笑脸都是如雷灌耳的人物:《星际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与《阿甘正传》的导演罗勃辛密克斯,《达芬奇密码》的导演朗霍华、《巧克力工厂》的导演大卫.L.沃尔普……。全球化的今天,历史与文化资源在被大众共享的同时,每一个创造者所面的竞争市场也将是前所未有广阔。艺术家早已不是闭门造车的精神贵族,特别是动画艺术家更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提供者而存在于当代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对动画的描述是有很大问题的,我们看见在政府层面看中的产业也就是所谓“动画利润”;学术界关心的“中国学派”、“民族特色”;观众在道德层面关心如何“寓教于乐”的培养下一代;在票房与投资的压力下,在暴力与色情的指责下,动画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它到底是什么?我们要继承什么?创造什么?享受什么?动画和人一样,有自身的外貌形象与性感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近百年的动画史给每一个动画创作者最大的平台,当然也是扩张了你的野心与遐想空间。
本书不是时下盛行的动画教程,书里不会更告诉你三月学会,月薪上万的黄金职位是怎么速成的。其实那些说法既是对阅读者的愚弄,更是对动画艺术的侮辱。本书只是从导演这个角度出发对动画艺术的精神探索与实践创作的经验之谈。如果你准备理解动画的狂欢,走进动画的乐园,消解动画的误会,那么你肯定能够在这里分享动画的愉悦。如果你是动画的专业学习者或者从业人员,那么本书提供给你的是对动画整体认识的全新角度,也是为你寻找动画创意的源头动力。当然,如果你的定位只是动画行业里面某一个局部职位的操作手,那本书对你而言实在有些奢侈。从导演的整体关照出发,回归动画核心,为每一个读者形成更加合乎动画创作规律的思维模式,是本书最大的期许。《动画电影分析》
这是一本关于动画电影的书。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媒体的权力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于当下的大众来说,看电视、电影,观看影像,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接受影像成为一种体验,同时,这也是家庭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新方法。作为一种集体观赏的艺术形式,动画对于它的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集体无意识’’意味。通过动画,受众找到了一种共同“话语”,动画作为传播媒介而成为某种主导时代价值观的工具。动画绝不仅仅是消遣,它对当代社会造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动画主导的成长方式,由动画帮助他们形成价值判断,形成某种欢笑的权力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动画用开玩笑的形式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儿童的成长。动画让大众在梦幻中接受自己对潜意识的放纵,而传统则被悄然改装与修饰。从而动画角色成为偶像,动画故事成为某种社会关怀下的叙述语境,动画场景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居所,动画台词成为流行语,动画道具成为大众手中的玩具,动画音乐成为耳塞里的所有。这时候,动画作为娱乐化的权力空间,没有道德化的判断,只有娱乐与覆盖。
本书的目的是要将作为商品的动画进行解读,解读的工具就是权力空间中的“影像语言”,这是理性、深层次地把握自主成长模式的一个机会。与此同时,思考并探索我们该怎么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动画形态,在保证其商业价值的同时搭建当代中国的“语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