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登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语:袍笏登场

拼音:páo hù dēng chǎng

解释:袍:古代的官服。笏:音户,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手板。 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比喻坏人上台做官。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出处: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示例: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英文:taking position of power,as in a dress rehearsal <dress up and go on stage--said of a puppet upon his take-over>

近义词:走马上任、逢场作戏

反义词:告老还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