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清真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况

凌源清真寺局部图

凌源清真寺位于凌源市区内北建昌街路西,建于清乾隆初年,是境内建筑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为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该寺坐西朝东。今存重檐歇山式山门三间,一进院落中有闪平门一座,左右两侧有角门,其两侧红墙上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真主”、“安拉”古兰经文。出闪平门至右侧有五间淋浴室,为做礼拜时斋戒淋浴的场所;淋浴室后左右两侧有卷棚式配殿各三间,各殿前有抱厦,后有走廊。正殿位于二进院落内,为一座硬山式二层建筑,面阔与进深均为五间。正殿后部附加三层楼阁式建筑,脊顶耸立一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其两侧各建一木构小亭。整个建筑群体飞檐翘脊、雕梁画栋,且结构严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色彩。[1]

历史据寺内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碑石碑文可知,回族医生张立臣等人治好了蒙古王公的不治之症,王公为表感激之情,遂赐地基施舍给该寺作为酬谢。

清真寺为朝阳市境内惟一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群体,规模宏伟,保存较完整。此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到部分破坏,1982年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修缮,基本恢复原有风貌。凌源清真寺内有诸如茶坛、掸瓶、鼻烟壶、头饰、金银器等传世和民间收集的文物。[2]

1981年,凌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