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高房价,使得沉寂20年的无壳蜗牛联盟要再度走上台北街头了!这回选在2010年飙出天价、每坪679万元的仁爱路国有土地前,上演行动剧,要对财团炒地,以及政府的纵容表达严正的抗议。[1]
“无壳蜗牛联盟”在用行动剧抗议高房价。「台湾高房价、人民被绑架」,包括无壳蜗牛组织在内的社会团体领导人纷纷排排站,疾呼口号,抗议台北高房价,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睽违了20年的无壳蜗牛联盟,而这回他们发声的地点,不是当年的忠孝东路,而是今年以天价一坪679万元标售的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上的国有地。
“无壳蜗牛”,有时也称无壳族或无壳蜗牛族,指的是无力购买房屋(包括使用房屋贷款购屋)而必须租屋生活的人。在媒体的报导下,这个“无壳蜗牛”的比喻,传神地表达了房价太高,青年人无力购屋的现实情况。更有甚者,甚至有三代共同存钱努力才有购屋的可能,即是祖父孙三代皆持续累积积蓄,才有足够的金钱买下完整的自有住屋。
来源“无壳蜗牛”一词流行普及主要来自台湾及香港新闻媒体的报道,由于房价的高涨使许多工薪阶层、中产阶级的人无力购买房子,必须一人独自工作并存钱积蓄达数十年才能购屋,或夫妻共同工作并存钱积蓄达十数年才能购屋,或亲子两代共同存钱积蓄才能购屋,即是父母亲一代先有部分积蓄,而儿女成年后出外工作来接替累积积蓄,如此以各种空间协力、时间接力的方式积蓄才有能力购买房屋。
而组成这个联盟的群体则被称为“无壳蜗牛联盟”。
历史背景台湾“无壳蜗牛”运动
“无壳蜗牛运动”发生于1989年前的夏天,那个时候,台湾民众为正在为飞速上涨的房价揪心不已。1987年开始,台湾房价狂飙突进,两年内疯涨2倍,其情形正与现在疯狂的大陆楼市相仿,1988年可以买一层房子的钱,两年后只能买到一间厕所。而同时期,民众的收入并无明显上涨,社会不满情绪于是日益高涨。一名小学教师发起成立了“无住屋者自救委员会”,拉开“无壳蜗牛运动”序幕。随后数月,组织规模渐次扩大,并获得台当局核准登记,名称改为“中华民国无住屋者团结组织”。
无壳蜗牛的代表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会、抗议活动,并拜会各政党、相关机构,将“居者有其屋”的诉求广布各界人士寻求支持,试图影响政府住房政策。时任“经建会”副主委的萧万长就曾应邀与无壳蜗牛代表共进早餐,代表们也曾到台湾“四公子”之一的钱复家邀请其参加忠孝东路夜宿活动,但萧、钱二人似均未正面回应。运动运动的高潮发生于1989年8月26日晚间,“无住屋者团结组织”选择在台湾房价最高的忠孝东路举行夜宿活动。据估计,该晚共有四、五万人参与夜宿。活动是在理性、和平的方式下进行的。作为亲历者,廖信忠对当晚情形记忆忧新:“那一夜,全家至忠孝东路逛街,只见整个忠孝东路及附近几条街道已经全部被封闭了,密密麻麻的人或躺或坐,占据了整条路面,前面的舞台上唱着歌,演着舞台剧,放着烟火,还有一些高高的人也在一边舞动着。整个现场不像是在抗议,反倒弥漫着一种嘉年华的气氛。”影响20年后回顾这段历史,不无忧虑的发现,台湾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无壳蜗牛运动”虽然曾一度影响巨大,例如台当局决定推出平价住宅,降低保险业投资不动产比例以抑制投机等,但终因力度太弱而收效甚微。
但另一方面,无壳蜗牛运动对于台湾民众的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则有巨大的影响。“无壳蜗牛运动”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发生,并且以一种如此和平、理性的方式进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99年,“无住屋者组织”举行“无壳蜗牛”1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的5位“总统候选人”以及现今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全部出席并致辞,可见该运动的影响之巨大。2007年,台湾推出“《住宅法草案》”,尽管“居住权”并未进入草案,但草案中的住宅补贴、最低居住水平等有关内容,已经显示出提升居住环境、关注弱者居住需求的精神,这其中,无壳蜗牛运动可谓功不可没。
现状中国内地2009年,房价疯涨的同时,一部电视剧《蜗居》在中国获得空前热烈的追捧,“蜗居族”一词应运而生,成为2009的热点词汇之一。有房的,是“有壳蜗牛”,没房的,是“无壳蜗牛”,不论有壳没壳,蜗牛们都艰难地躅躅爬行于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
很多年里,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不仅已经成了中国民众、政府和发展商的永恒话题,而且也是国际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深切关注对象。不同的人群对中国房地产的市场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来,或者忧虑,或者恐慌,或者愤怒。房地产市场存在的巨大泡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与泡沫和空置房平行存在的现实是,中国很多家庭无力购房。这种情况使得中国社会对房地产业现状的不满现在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沸点。港台地区直至今日,受薪阶级者对于都市的房价依然是难以消受,并成为愈来愈严重的社会问题,逐渐形成与过去农业时代相同的“地主、佃农”之贫富悬殊情形,以前曾有专家学者提出比照过去台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模式来复制、推动住者有其屋,然这似乎有为财团利益而未获执政方面的认同与采行,目前(2009年)台湾唯一对无壳蜗牛者有帮助的政策是(台湾)政府兴建的国民住宅(简称:国宅)或由银行配合政府法令所提供的首次购屋优惠贷款,然帮助与改善仍相当有限。
而在香港,政府推行的居者有其屋(简称居屋)以及夹心阶层住屋计划(简称夹屋),但此二计划都因为一些原因而停止。另设首次置业贷款计划来让有意置业的人士提供低息贷款。此外又有租者置其屋计划让公共屋邨居民以低于市值的价格购买自己所住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