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
儿童斜视的病因及危害一、儿童斜视形成的原因1、发育不完善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这段时间如有高度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视网膜黄斑发育异常以及黄斑疾病、视传导通路疾患,不能形成双眼单视就会发生斜视。或者由于儿童原来形成双眼单视功能不稳定,外界的刺激(如发烧、惊吓、外伤等)使这种不稳定的能力减弱丧失而引起斜视。眼斜视后又阻碍了双眼单视发育,加重了斜视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
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
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
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二、儿童斜视的主要症状1.弱视或怠惰眼。当孩子长期斜视时,他将因不会使用该眼导致眼睛视觉削弱。由于缺少使用造成视觉削弱的眼睛被称为弱视或怠惰眼。
2.双眼视觉弱。深度视觉和立体视觉的能力需要双眼平行并用,所以长期有斜视的孩子将缺乏深度和立体感。
3.异常头位。为了让双眼并用,有些长期斜视的孩子会将头部或脸部倾斜。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以上斜视症状时,应该尽早带他们到正规医院就诊。
儿童斜视的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许多方法,为避免家长为孩子错过斜视的治疗时间,所以介绍几个方法,让家长怎么更方便更快捷的发现孩子的斜视。
第一个方法就是在家里用手电筒给孩子做一下眼球正位的照射,当正常手电筒照在孩子的两只眼睛的正前的时候,在孩子的角膜上有一种表现,两个光点是在眼球的正中间,这种情况家长就可以判断孩子没有斜视。
第二种,孩子的黑眼球是歪向外边,证明孩子是有歪斜,还有一种是光点在孩子眼球的外侧,这样照完以后,发现孩子的光点不在眼球的中间,应该尽早的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还一种方法,这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当孩子头歪向一侧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叫斜景,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家长用一块纱布,把宝宝的一只眼包住,遮住以后如果孩子的头位正了,或者是原来外45度,现在歪15度,那么肯定孩子的歪头跟眼睛的斜视是有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好多家长说看宝宝的照片还是斜视,有一种办法用数码相机让孩子看正前方的时候,给他做一个数码相机的照相,传到我们儿童医院的眼科的网站上,我们的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数码照片来会诊孩子是否患了斜视,是否有假性斜视。[1]
儿童斜视的检查眼位检查
1、角膜映光法:利用角膜的反光点来测定斜视度,光点在角膜鼻侧属外斜视,光点在角膜颞侧属内斜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三棱镜加遮盖法:
检查者左手置三棱镜于右眼前,右手持遮盖片交替遮盖两眼,逐渐增加度数,待未遮盖眼静止不动为止。(分别测量看33cm及6m处目标)。适合于交替注视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
检查者置三棱镜于注视眼前方,逐渐增加度数,并观察偏斜眼的角膜反光点,当偏斜眼由颞侧或鼻侧移至中央,所得的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度。(两眼注视33cm处光点)。适合于不能交替注视、仅单眼注视者。
4、单马氏杆检查法:
检查者将马氏杆横置于右眼前,分别让病人注视33cm及6m的点光源,病人可见点光源及垂直光线,根据点光源与垂直光线的位置,可以得出水平隐斜视。将马氏杆竖放在一眼前,病人可见点光源及水平光线,根据点光源与水平光线的位置,可以得出垂直隐斜视。测量斜视度时,放置不同度数的三棱镜,直到光线穿过点光源为止。
5、双马氏杆检查(检查旋转性偏斜):
检查者将红绿两种颜色的马氏杆放在试镜架上,左眼放绿色马氏杆,右眼放红色马氏杆,马氏杆垂直放。病人通过马氏杆观察点光源,点光源变成红绿两条水平光带,在一眼前加一垂直三棱镜,使两条光带分开,如一光带发生倾斜,则转动马氏杆使之与另一条光带平行,可以读出旋转斜视的度数。
6、同视机检查:
一级视功能:主、客观斜视角,同时视
二级视功能:融合及融合范围
三级视功能:立体视
7、Bagolini线状镜检查法:
检查者将Bagolini镜片至于双眼前,右眼位于135度,左眼45度,注视33cm及6M处点光源,根据被检者感知线条的位置得出结果。结果判定:(1)眼睛正位,两光带相互垂直相交于点光源上,为正常网膜对应。(2)遮盖时眼球运动,有斜视,为异常网膜对应。(3)只看见一条光带,说明一眼有抑制。如果一光带中央部断开,说明该眼有中心抑制性暗点,有周边融合。(4)两光带分开,烁明有复视。
8、4△底向外试验:
(1)检查微小度数斜视
(2)中心凹部位是否存在抑制。方法:让病人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将4底向外的三棱镜迅速置于一眼前,若检查眼有轻度内转,对侧眼有轻度外传,此为正常。若双眼均不动,说明检查眼有中央抑制性暗点。若检查眼有轻度内转,对侧眼不动,说明对侧眼有中央抑制性暗点。
9、Worth四点灯检查法:
患者戴用与四点灯互为补色的红绿眼镜,右眼为红色,左眼为绿色。注视33cm及6m处的四点灯,如果患者看见四个灯,则有双眼单视,若为2红2绿,则右眼为主导眼,若为3绿1红,则左眼为主导眼。如果患者仅看见2红灯,说明左眼有抑制,仅看见3绿灯,说明右眼有抑制。如果患者看见5个灯,3绿2红,说明患者有复视,若红灯在右侧,则为内斜视;若红灯在左侧,则为外斜视。
10、代偿头位:
n水平直肌麻痹:常将面部转向麻痹肌功能方向,眼转向对侧避免复视。
n垂直肌麻痹:典型的头部向健侧肩倾斜,面转向健侧,下颌上抬或内收。
11、儿童立体式检测:
Titmus立体式测试:图片置于患者的正前方,患者戴偏振光眼镜。光线适度,距离约为16英寸(约40cm)。如有需要,可戴矫正眼镜。
12、牵拉试验:
被动牵拉:
牵拉至正位时有无复视
分辨肌肉麻痹还是机械性牵制因素或二者共同存在主动收缩
代偿头位:
水平直肌麻痹:常将面部转向麻痹肌功能方向,眼转向对侧避免复视。
垂直肌麻痹:典型的头部向健侧肩倾斜,面转向健侧,下颌上抬或内收。
例如:右眼上斜肌麻痹:头部向左侧肩倾斜,面转向左侧,下颌内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3、运动状态检查:
单眼运动检查
双眼运动检查
代偿头位检查
lPasks三步法
l牵拉试验
Bielschowsky歪头试验:
主要鉴别上直肌和上斜肌麻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Bielschowsky试验原理:
头向右肩倾斜--前庭反射
右眼内旋(右上直肌和右上斜肌)
左眼外旋(左下直肌和左下斜肌)
每只眼的两条内旋肌垂直作用相反、互相抵消
如果一条内旋肌(上斜肌)麻痹,其垂直作用力减弱消失。同侧另一条内旋肌(上直肌)垂直作用则亢进。
14、注视性质检查:
检查者将带有同心圆图案的眼底镜投射到眼底,让患者注视同心圆中心的标志,检查者注意观察患者黄斑中心凹所在的位置,确定患者的注视性质。
判断标准:0-1度黄斑中心凹注视
1-3度旁中心凹注视
3-5度旁黄斑注视
>5度周边注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5、AC/A比率的测定:
AC/A比率是引起调节性辐辏的调节力与其所诱发的调节性辐辏的三棱镜度的比率。
AC---调节性辐辏A---调节
AC/A正常值:3~5△/D
(1)隐斜法:
给予屈光矫正后,使用交替遮盖法分别测得注视远视标(6m)及近视标(33cm)时的三棱镜度。
计算公式:AC/A=P。D+(Δ2─Δ1)×1/3
P。D。:瞳孔距离(cm)
Δ1:视远时眼位偏斜度(三棱镜度)
Δ2:视近时眼位偏斜度(三棱镜度)
D:正常视近调节力(+3D)
(2)同视机法:
给予屈光矫正后,在同视机上用黄斑中心凹型画片。测定其自觉斜视角,读出三棱镜度。然后在同视机的镜筒前插入-3D镜片,重复前述检查。
计算公式:AC/A=(Δ2-Δ1)/D
Δ1:患者原矫正镜片之自觉斜视角。
Δ2:插入-3D后之自觉斜视角。
D:所使用凹镜片的度数(-3D)。
16、Hess屏检查法:
检查时,患者坐在距屏半米远处,戴红绿眼镜。手持一末端带绿色环的黑色木棍逐一指出屏上的红色视标。然后将两眼的红绿眼镜调换位置,再试一次,将两次结果一并记录在特制的图表上。从图形上可以得出结论。
结果判定标准:图形缩小—肌肉减弱,示原发性偏斜(麻痹眼)。
图形扩大—肌肉亢进,示继发性偏斜或原发性亢进(非麻痹眼)。
17、对于麻痹性斜视患者,为寻找麻痹肌及亢进肌,应进行九个诊断眼位的检查,由于同视机能使患者头部固定,器械上又装有使镜筒向九个不同注视方向转动的旋钮,所以可以把患者的视线指向任何方向,准确地检查出自觉斜角和他觉斜角。后天性新鲜的麻痹性斜视,依据同视机检查结果,能很快识别麻痹肌。
一般情况下,单纯水平斜视检查三个位置,即正前方,左转15o,右转15o,分别记录二眼注视时的斜度。垂直斜视需要进行九个诊断眼位检查,应记录七个注视位的水平、垂直及旋转斜度用井字格表示,应同时分别查其二眼注视时的斜度。
应用十字画片在同视机上可以准确记录出旋转性斜视患者的旋转斜度,大部分旋转性斜视患者,存在明显的自觉症状,眼球运动却没有明显异常,应用一般的检查方法无阳性发现,而被忽略,应用十字画片,在同视机上可以准确地检查出旋转斜视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8、A现象是指上下各转25°,上方的斜视度与下方的斜视度相差超过10△。V现象是指上下各转25°,上方的斜视度与下方的斜视度相差超过15△。
一般情况下,应以三棱镜加遮盖所测三棱镜度数为依据,由于同视机检查属于特定环境的检查,受辐辏的影响,内斜视所测结果往往偏大,外斜视所测结果往往偏小,但同视机使用方便。
19、测定Kappa角,插入特殊画片,画片上有一排水平方格,格内填有一排字母和数字(EDCBA012345),0位于画片的中央,当病人存在Kappa角,让病人一只眼依次注视数字或字母,直到该眼的角膜映光点准确地位于瞳孔中央为止,这时候眼睛注视的字母或数字对应的偏斜度既是Kappa角的度数。
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的鼻侧,称为正Kappa角,反之位于颞侧称为负Kappa角。临床常见为正Kappa角,若正Kappa角较大,外斜者显得斜度更大,内斜者显得斜视度较小。反采用角膜光点测量斜视度时必需考虑此值。
儿童斜视的矫正与治疗儿童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一)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二)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儿童斜视预防方法防止儿童斜视,首先要做好预防,从婴幼儿时期抓起。有时由于斜视,较早地戴上眼睛后,还可以防止近视、远视等视力障碍的发生。因此觉得眼睛位置异常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
婴幼儿的发热、出诊、断奶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孩子3岁时应去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有无斜视,若检查发现为眼视力不等或差别较大时,立即进行散瞳验光,以明确有无屈光不正,如有,应及时矫正并坚持戴镜。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那将错过治疗的良机。
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用眼卫生。如灯光照明要适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少打游戏机或电脑游戏,不看三维图等。
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时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园每年最好要请眼科医生对每位儿童进行常规的斜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斜视,及时得到治疗,对于有屈光不正的患儿可及时配镜,以防发生斜视及弱视。
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注意有无远视或散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