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松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中文名称】:巨松鼠

【拉丁学名】:Ratufa bicolor

【俗名】:树狗,黑狸,藤狸,黑果狸,黑大松鼠,马来亚大松鼠

【英文名】:Giant Squirrel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国内分布】:云南,西藏,广西,海南

【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是典型的树栖动物。

【捕食】:用前肢和嘴取食。

【食物】:果实、嫩叶、花蕊。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真兽亚纲 Tberia → 啮齿目 Rodentia → 松鼠科 Sciuridae → 巨松鼠属 Ratufa → 巨松鼠

外形特征【体型】:一种大型松鼠。体长270-465mm,尾长360-515mm。体重1300-2300g。

【外貌】: 头短圆、耳有蓬松短毛簇。尾比体长,圆而蓬松。体背面以及四肢外侧、足背面和尾均全黑色或赤褐色。尾端有时带浅土黄色,眼下从嘴侧起有一黑色宽斜纹,颏部通常有2黑色斑点,眼眶黑色。体腹面和四肢内侧鲜黄色或橙黄色,两颊黄色,耳及其短毛簇均黑色。

生活习性一般生活在中海拔500-1000m热带湿性季雨林的高树上,尤喜河谷两旁陡坡的高树。严格的树栖种类,以树枝叶营巢于高树枝桠上,少见住于树洞中,但能利用树洞藏身。通常白昼活动,单只或成对活动,很少集群。活动范围周径约2-3km。以果实、嫩芽和花等为食,食果肉而弃果皮和核。

现状与保护巨松鼠毛长而密,具有光泽,皮结实,是较好的毛皮兽之一。不过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目前应该加强保护,防止其灭绝。中国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森林砍伐和被盗猎为野味。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种内生物学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