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徐安士,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实验区)、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子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届信息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第五届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通信学会理事、国家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电信传输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方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欧美同学会美国分会理事,美国光学学会(OSA,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会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Honorary member of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NTRC)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研究方向:波分复用自动光通信网络,高速大容量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光因特网,相干光通信,光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1999年作为总工程师建立全国第一套“深圳-广州2.488Gbit/s, 154km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因指导(副)的博士生毕业论文入选首届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1998年因“4×2.488Gbit/s, 154km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因科研转化成果“IHW-400A,4×2.5Gbit/s光纤波分复用系统”产品获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2003年获北京大学JDSU奖。近5年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82篇, 合译书《光纤通信系统》、《工程电磁学》。面向21世纪大学教材《热学》作者之一。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获批准2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