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坛的金孔雀”
职业: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演员
学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声乐本科专业毕业1997界
民族:回族
出生地: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所获奖项:
2004年“第13届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金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送瘟神》、《踏歌起舞》、《放歌江河源》

影视作品:
2010年 张纪中版《西游记》饰演高翠兰
从艺经历桃花江畔的小百灵湖南益阳的桃江县是闻名遐迩的“桃花江,美人窝”,素以山水秀丽、姑娘俊美闻名,小凤就出生在这里。处见小凤的人,都会感叹桃江姑娘果然是名不虚传。小时候,小凤便显示出了超常的音乐天赋,3、4岁时,在妈妈的培养下,她就会唱几十首地方民歌。14岁时获得了益阳地区歌唱比赛的第一名。聪明漂亮、能歌善舞的小凤被誉为桃江的小百灵。在父母和哥哥的支持下,她不断汲取湖南地方民歌的养分,揣摩民歌的风格和内涵,渴望有朝一日成为专业的歌唱演员。14岁那年,小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益阳师范音乐班,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了声乐、钢琴、视唱练耳、乐理等课程,为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岁时,小凤在湖南省文化厅举办的“双星杯”歌手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1992年湖南省最佳歌手称号,同年,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声乐演员参加了中南六省区春节文艺晚会,获得评论界和观众的好评。迷茫惆怅的大学生活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1993年,18岁的莫小凤从全国几万名艺术类考生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的音乐系声乐本科专业录取。然而,也许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苦的道路,带着喜悦和幢憬走进大学校园的她很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曾经的光环已然消失,不同的老师对她在嗓音优势的发扬、潜力的挖掘、演唱风格的定位、声音的训练等方面各持己见,在困顿迷茫的日子里,小凤第一次感到了背井离乡的无助与孤独。但是年轻倔强的湘妹子从没有怀疑过自己,她始终相信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一定能越唱越好。在琴房楼那窄小的琴房里,管理员总能看到一个清瘦白净的姑娘怀里抱着曲谱,一大早走进琴房开始练声、练琴、背谱子,直到关门时间才离开。当时的她并没想到,在歌唱练习方法不稳定、技巧不成熟的情况下,过度练习会对嗓音造成伤害。有段时间,由于走了弯路,她甚至丢失了与生俱来的甜美圆润的音色。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她学习了中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乐理、和声等音乐理论课程,接受了视唱练耳、钢琴、形体舞蹈等训练和指导。但是,到毕业时,这块璞玉还没有散发出她应有的光彩。衣带渐宽终不悔1997年,莫小凤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毕业,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小凤放弃了去歌舞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继续学习声乐。刚走出校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地方住,租房成了头等大事。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小凤拥有了在北京的安身之地,尽管只有十几平米,但是她已经十分满足了。虽然没有从事自己钟情的歌唱事业,但是对歌唱艺术始终充满挚爱的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哥哥的帮助下,她买了心仪已久的钢琴,在此后的岁月里,因为声乐学习的需要,她数次搬家,这架钢琴多次跟随她辗转北京城。她的时间被上声乐课、练声、背歌谱占得满满当当,不觉中,几年的光阴悄然逝去。在不甘心放弃却又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小凤几乎开始对自己多年来的执著追求产生了怀疑。
1999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国声乐教育家、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王秉锐教授听了小凤的演唱后,认为她具有一个歌唱演员必备的良好素质;无论从音色、乐感还是从表现力、形象等方面都应当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歌唱演员。尽管发声方法存在问题,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发声训练,完全可以唱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来。王教授的一席话给了在进退边缘徘徊的小凤莫大的鼓励,在小凤的恳请下,惜才的王教授收下了这个学生。千里马还需好伯乐,王教授针对小凤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即以美声唱法为基础,从气息训练着手,完成声音的统一后,最终在演唱民歌时做到洋为中用。在王教授的指导下,小凤的声音很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演唱了大量的意大利、德国艺术歌曲、中国歌剧选段以及中国传统民歌。
科学的训练加上不懈的努力,小凤终于迎来了歌唱事业的春天。2000年6月,小凤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成为一名歌剧演员。在这里,她多次随团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文艺演出,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锻炼,积累了舞台经验。
已经成为职业歌唱演员的小凤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她每周坚持到王秉锐教授那里上声乐课。她深知,声乐艺术浩如烟海,只有不断的学、,涉猎更多的国内外声乐作品,才能有所提高,更何况她的目标是成为“孔雀奖”比赛中的那只金孔雀啊!
2001年11月,在顺利通过北京地区的预选赛后,小凤第一次到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手孔雀奖”比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次比赛中,小逢虽然杀入决赛,却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从广西回到北京的她一下子瘦了10斤,朋友们担心她难以承受,或者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大家很快意识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她的眼睛依旧是那么明亮,她的笑容依旧如往昔般灿烂。“没关系,还有下一届呢!”她说。多年来,行走在布满荆棘的歌唱之路上,她已经习惯了在困境中承受一切。美丽的“金孔雀”2001年在广西的比赛失利后,小凤那股湘妹子的韧劲儿又来了,她很快调整心态,进入新一轮的准备之中。她一刻也不敢松懈,为了能更客观地给自己的演唱挑毛病,她每次上声乐课都把课堂上的演唱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练习。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演唱状态和表情,她把摄象机放到钢琴上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自拍,之后放到电视上挑出不足之处,如此反复调整。为了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她请回族老艺人给她把关。为了演唱好那首难度较大的《送瘟神》。她比较了著名歌唱家的数个演唱版本,从中获得启迪,她每天花在练声、背谱子、推敲作品、听录音等练习的时间至少有八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11月,小凤终于迎来了收获的金秋。她以《送瘟神》、《踏歌起舞》、《放歌江河源》等作品赴广西参加了“第13届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她游刃有余的声音驾驭、声情并茂的作品诠释、个性鲜明的演唱风格、恰倒好处的舞台表演、清新亮丽的舞台形象,令她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2004年11月5日,“第13届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颁奖晚会在广西柳州举行,当主持人宣布“金奖获得者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选送的回族青年歌唱演员莫小凤”的时候,全场观众抱以热烈的掌声。小凤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上了领奖台,在捧起金杯的那一刻,人们看到了她那双黑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磨一剑啊!这个坚韧顽强的湘妹子,在学习声乐的最初阶段倍感无助的时候她没流过泪;在三年前比赛失利的时候她没流过泪。但是,在这一刻,她哭了……这泪水饱含着太多的内容,十年的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此时此刻,她想对多年来默默支持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培养自己的中国歌剧舞剧院领导、恩师王秉锐教授以及所有关爱她的那些亲朋好友们说一声“谢谢你们!”
获奖归来的小凤异常平静,她说,自己能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是评委与专家们对她的肯定和鼓励,而在声乐学习的领域中,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她希望能一如既往地得到歌剧院领导、同行和前辈们的支持和帮助。
十年过去了,桃花江畔的小百灵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国民族歌坛的金孔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回族特色的高鼻梁、能歌善舞的回族姑娘会成为中国民族歌坛的一朵奇葩。未来的中国民族歌坛将记录下这个闪亮的名字——莫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