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潍河,古称潍水。

《水经》云:“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水以山名。清乾隆《莱州府志》载:“淮河即潍水”。《汉书》 “潍”字作“淮”。今潍河上游沿岸百姓仍习称淮河,在墙夼水库岸边有南、北淮河村名,所以,有上淮下潍之称。

东汉许慎《说文》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潍河南源发源于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家乡山东莒县大沈庄北部的屋山(又称武山、五山等)脚下,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居住;汉代为箕县城。

潍河自成一水系,流经莒县,沂水,五莲,诸城,高密,安丘,昌邑。至昌邑市下营港注入渤海,总流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493.2平方公里。流域中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

潍河算不上是名川大河,但它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潍河公园

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不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画于陶器上的古文字。不仅如此,在潍河两岸,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如传说中古代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著名作家王统照,著名诗人臧克家等等。

有关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

其后的史料就有了关于潍河发源、流经的记载了。《地理志》、《说文》皆谓“潍水出箕屋山”;而《淮南子》说“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盖一山三名也”;《水经》谓“潍水导源潍山”;《太平寰宇记》云:“潍水源出(莒)县东北潍山,去县八十三里,东北流入诸城县境”,沿袭了《水经》说。元代的《齐乘》载:“箕县潍山,今清风山,在莒州北百里”。清乾隆《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北流经古箕城又东北。”以上记载,先有箕屋山之说,后有潍山说,后又记为箕屋山。《淮南子》释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覆舟山一说仅见于此。至今,潍河所流经的各县县志记载潍河的发源地,也都指称莒县北部的潍山、箕山或箕屋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