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次韵少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况【作品名称】千秋岁·次韵少游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词

原文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 丹衷碎②。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③。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④。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⑤,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⑥。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题考万岁千秋,本指长寿;“穷万祀而不异,历千秋而不萎”,已见谢偃《高松赋》。入唐,因玄宗定诞辰为千秋节,于是“千秋”“万岁”之运用,更为普遍。《唐书张九龄传》:“初,千秋节,王公并献宝鉴,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隋唐嘉话》:“八月初五日,明皇生辰,为千秋节,士庶结承露囊,更相遗问。”可知唐代中叶,对于千秋节之重视,无间朝野也。故王维诗云:“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词名之创,本含祝颂,盖即“千秋万岁”之省耳。〔作法〕 本调七十一字。首句四字,与﹝减兰﹞第一句同。第二句五字,与﹝卜算子﹞第二句同。第三、第四句,与﹝天仙子﹞第四、五句同。第五、六句与﹝菩萨蛮﹞第五、六句同;但宜用对偶。末二句则与﹝渔家傲﹞末二句同。后半换头。首为五言仄韵句,第一字可平。余均同前阕。楝花飘砌。⊙○⊙▲(仄韵)蔌蔌清香细。⊙●○○▲(协仄韵)梅雨过,⊙●●(句)苹风起。○○▲(协仄韵)情随湘水远,⊙○○●●(句)梦绕吴峰翠。⊙●○○▲(协仄韵)琴书倦,○⊙●(句)鹧鸪唤起南窗睡。⊙○⊙●○○▲(协仄韵)密意无人寄。⊙●○○▲(协仄韵)幽恨凭谁洗。⊙●○○▲(协仄韵)修竹畔,⊙●●(句)疏帘里。○○▲(协仄韵)歌余尘拂扇,⊙○○●●(句)舞罢风掀袂。⊙●○○▲(协仄韵)人散后,○⊙●(句)一钩新月天如水。⊙○⊙●○○▲(协仄韵)

注解①此词作于元符三年(1100)。王文浩《苏诗总案》卷四十三谓本年四月得秦观书,并作答。词之起句“岛边天外”, 指谪居琼州(今海南岛)。少游:秦观的字,曾作《千秋岁》(水边沙外)。②丹衷:犹言“丹心”。③苍玉佩、黄金带:指朝廷命官所佩的饰物。此喻声情之惨怛。④一万里二句:时苏轼居海南,距京城甚远,故云。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时京都。此当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⑤觊:希图、冀望。⑥乘桴句:《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桴,小筏子。恁,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