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元前100年,即汉武帝天汉元年,是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的第一年,汉武帝五十七岁。汉朝使用天汉这个年号一共四年。在中国传统纪年中是辛巳年(蛇年)。

公元前100年-武帝改元改元,本来指帝王年次纪年,因某种需要将年次纪年的某年改为元年。后来有了年号纪年,更换年号也叫改元。改元的原因,据《史记·武帝纪》载:“元宜以天瑞命。”所谓“天瑞”,是天体自然降临的祥瑞征兆,这是汉代“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宗教哲学思想的反映。

公元前100年,因“时频年苦旱,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天汉”,即银河、云汉,亦称天河,古人认为天河水下降为甘雨,故改元为天汉。五代前蜀王建(高祖)也曾用此年号。

公元前100年-外交纪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羁留19年始归汉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对苏武多方进行威胁诱降,苏五誓死不认。后匈奴由于国内局势不稳,恐汉兵趁机袭击,便于汉朝和亲。汉提出要苏武归汉,才使在北海受尽磨难的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返回汉朝,历时19年,返回时“须发皆败”。

公元前100年-文化纪事《周髀算经》成书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周髀算经》成书。这是是一部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主要讨论盖天说。汉朝人撰,《周髀》的本文是周公,商高问答部份,提出了著名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接下去的荣方陈子问答部份,是《周髀》的续文,陈子教给荣方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并且记载了陈子测日法所用的“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话。唐朝李淳风等选定数学课本时,认为它是一个最可贵的数学遗产,将它作为“算经十书”的第一种书,并给它一个《周髀算经》的名称。

公元前100年-人物纪事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司马迁四十六岁,为太史令。

公元前100年正月,汉武帝刘彻行幸甘泉,郊泰峙。

公元前100年三月,汉武帝行幸河东,祠后土。

公元前100年秋,汉武帝命人闭京城大搜刺客。

公元前100年-建筑纪事铜宫,亚洲斯里兰卡著名景点。约建于公元前100年左右,原为七层建筑,长、宽、高均为45米因宫顶包有铜箔而得名。现残留的1600根高大石柱,仍可谓林立壮观。

公元前100年-动物纪事中国冠毛犬, 原产中国,起源于公元前100年,在汉朝此品种已经很突出。

公元前100年-农业纪事公元前100年,卡尔卡廷哥人的玉米开始向整个美洲传播。

公元前100年-罗马纪事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马略第六次当选为执政官,萨杜尔尼努斯第二次当选为保民官,格拉乌基阿当选为行政长官。他们共同控制政局,实行改革法案。

公元前100年-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