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壬午,天汉二年。 中国古代汉朝时期,这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99年-历史纪事李陵降匈奴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爱人下士。武帝认为他有李广之风,拜为骑都尉。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出击匈奴时,武帝诏令李陵指挥后续部队,负责押运粮草。李陵不愿接受,提出愿率五千步兵深入单于庭。武帝同意。天汉二年(前99)九月,李陵率领五千步卒从居延出发,向匈奴境内进击。李陵军前进至浚稽山时,与匈奴单于相遇。匈奴三万骑兵包抄进击,李陵指挥士卒英勇搏战,击杀匈奴数千人。单于大惊,又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进攻汉军。李陵率步卒机动转战。数日后至一山谷,与匈奴骑兵连续拼搏,又斩杀匈奴三千余人。后来,李陵军转移至一山底,匈奴骑兵追了上来,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战。李陵指挥部下隐没在树丛中,射杀匈奴数千人。匈奴单于见汉军作战顽强,且往南撤退,怀疑汉有伏兵,欲引兵撤退。这时,李陵侯管敢投降匈奴,泄露了汉军兵力情况。匈奴单于得知李陵孤军作战,乃全力围击李陵军。李陵率部众拼死力战,最后矢尽道穷,被俘而降。
匈奴降王击车师
天汉二年(前99),汉以匈奴降王成娩为开陵侯,命其率领楼兰兵攻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万骑援救车师,成娩兵败引退。
公元前99年-杂谭逸事赵充国为中郎
天汉二年(前99)五月,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进击匈奴右贤王。李广利率军前进至天山,与匈奴相遇,斩获匈奴万余人。回师途中,被匈奴主力包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甚众。假司马赵充国率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贰师将军引兵紧随,最后方得突围。此战汉兵死伤十之六七,赵充国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将军回奏武帝,武帝召见赵充国,亲视其创,并拜为中郎。
司马迁受宫刑
天汉二年(前99),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匈奴,大怒,召集群臣议李陵之罪。大臣们都数说李陵不该投降匈奴,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解。他说:李陵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打击了几万匈奴骑兵,直到最后,矢尽道穷,援军无望,仍与匈奴殊死拼搏,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匈奴兵,足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尽死节,一定是想以后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说乃诬罔之辞 ,是想为李陵游说。于是将其下狱,处以宫刑。
作沉命法
武帝后期,以巡幸过多,征调频繁,官吏酷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大者数千人,小者亦数百。他们攻打城邑,夺取武库,释放囚犯,杀死官吏,断截交通。武帝派光禄大夫范昆等发兵镇压,有的郡被斩杀的起义者多至万余人,可是起义队伍散亡后又重新聚集,官府对他们无可奈何。天汉二年(前99),武帝令作“沉命法”,法令规定凡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察捕不力者,皆处死刑。沉命法颁布后,主管小吏唯恐不能如期破案而招祸,经常隐匿起义者情况。上下级之间也互相欺隐。
徐勃起义
天汉二年(前99)秋,泰山(今山东泰安东)、琅邪(今山东诸城)等郡农民,因不堪西汉政府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在徐勃等倡导下发动起义。起义农民阻山攻城,截断交通,给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武帝派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镇压起义农民。一些刺史、郡守因未能及时镇压起义者而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