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主义理论是一种幼儿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做什么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走路、爬楼梯,不到这个年龄,机体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训练,也是事半功倍。
格塞尔用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来说明他的观点。双生子有同卵与异卵之分,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卵细胞分裂而成的,所以在遗传因素方面是相同的。有同卵双生子T和C,T从出生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而C不进行这种训练。在T进行了6周训练之后,C从53周开始每天也做10分钟的爬梯训练,结果表明,C的爬梯能力在2周以后就达到了T经过6周训练后的爬梯水平。C开始爬梯训练的年龄大于T,但获得同样能力所需的时间却远远少于T。这说明,人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机体的成熟,在机体器官与机能没有成熟以前,对幼儿进行任何提前开始的学习训练都是收效甚微的。
格塞尔非常注重研究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顺序。在大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和他的同事在1941年提出了一个测量婴儿发展水平的量表,这个量表被称为格塞尔智能量表。这个量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状况。这个量表后来被多次修订,被并译成多种文字。
格塞尔的成熟主义理论过于强调成熟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这一点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因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成熟与学习是交互作用的。
格塞尔的成熟主义理论虽然有上述不足之处,但是对幼儿教育还是有一定启发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教育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婴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任何学习都需要以机体的一定程度的成熟为必要条件。因此,在婴幼儿教育中必须考虑到成熟因素的影响,要按照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以免事倍功半。在考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时,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水平,不能超越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内容如果过难,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有好的效果。②教育要“适时”。格塞尔的研究表明,当儿童的发展为某一种学习做好了一定的准备的时候,去进行这种学习,效果最好。这就启发我们教育应当“适时”,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去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因势利导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教育事半功倍。③教育要适应幼儿的个别差异。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虽然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但是同时也认为,由于遗传、环境与经验的影响,因此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即便是两个一样大的幼儿,他们的发展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教育上要考虑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包括成熟、兴趣、爱好等)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由于父母最了解子女的发展情况,因此,应当鼓励与倡导父母进入幼儿园,参与幼儿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