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园,即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墓园。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刘希夷(651——678)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人。三岁丧父,随母在外祖父家长大。他姿容俊美,聪慧天成,与舅舅宋之问一起读书,高宗上元二年(675)希夷25岁时,与宋之问、沈佺期同登进士。刘希夷不曾为官,善弹琵琶能歌咏,喜饮酒,落魄不拘长格,好游山寺与僧侣交友,勤奋攻读。认祖归宗回到汝州之后,游三峡,咏巫山,履江南,开阔了他的胸襟与视野,酿就了他的诗风和人格。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丽婉转,颇多伤感情调,遂不为时重,原有诗集已佚,只为士大夫所剧赏。玄宗开元(713——741)年间,孙昱撰《正声集》,收其诗较多,声价渐高,《全唐诗》今存其诗35首。
刘希夷墓位于汝州风穴寺山门东侧,背依龙山,面朝黄虎山。墓始筑于唐,原为土冢,唐时墓前植有柏树。千年后,树高近三丈,一株四人方可合抱,树茎分三枝,故称“三柱香”。另一株需五人合抱,树荫面积百多平方,状如巨伞,故称“一蓬伞”。解放前遭毁。
清雍正七年(1729年),汝州文人用青石将刘墓护砌,周围广植松柏,并立碑刻“唐诗人刘希夷墓”。光绪二十四年(1898),州署在墓周用青砖砌成长宽各5米,高2米的透花围墙,临路辟圆券门,门口立雍正十年所刻碑石。
文革时墓被平,1984年,在张绍文等24位知名人士倡议下,原临汝县人大常委会于同年6月14日第22次会议通过,县财政拨专款5万元,于1985年建纪念堂厢房各5间,大门一个,门额请张绍文先生书丹“夷园”之名,并刻墓碑一块立于墓前。但因管理不善,5间纪念堂不久被山火焚毁。
1994年,风穴寺文管所砌园林式围墙近400米,1998年重建纪念堂5间,又将一对清代石狮移立门前。
1999年秋,用青石重砌圆形墓冢,高一米,直径为2.9米,象征刘希夷享年29周岁。
近年来,开发扩修夷园的呼声日高,不少人甚至提出在园中修建刘希夷诗词碑廊等等设想,这些美好的设想和愿望都有待有识之士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