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观音舞》,又名《菩萨舞》。据明人姚旅《露书》记载,明代北京、南京贵族之家集宴,常演《菩萨舞》,舞者扮成观音像,额上顶一碗,手持两碗,击节而舞。在民间节日,此舞亦在街头游行表演。明人袁宏道《迎春歌》描写春节「行春之仪」的盛大歌舞游乐活动中,有「白衣合掌观音舞」。《曲中志》载,明代舞人徐惊鸿以善演《观音舞》闻名。清末宫廷舞蹈家裕容龄自编自演《观音舞》。头戴象征佛光的珠环,身穿有帔肩的短袖衣,戴臂环,坐于莲花台上,一手曲托胸前,一手立掌如作揖状,表情肃穆。观音是佛教诸神中的一位菩萨,常侍立在释迦牟尼身边。印度的观音菩萨,本为长了胡子的男性形象,传入中国后,变成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女性观音。明代舞人扮演观音在宴会中、在游行表演队伍中起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对神权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