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香港海员工人为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剥削,要求增加工资举行了大罢工。
香港海员长期遭受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资本家与封建包工头的残酷剥削,工资微薄,不及白人海员的五分之一,生活非常痛苦。他们往来于世界各国港口,接受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较多,阶级觉悟较高。各地工人罢工斗争也给香港海员以极大鼓舞。海员积极分子苏兆征(1885-1929, 广东珠海人)、林伟民(1887-1927,广东中山人)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开始在工人中做共产主义的宣传,组织现代工会。1921年3月6日,苏兆征、林伟民等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着手进行罢工的酝酿和准备工作,组织了海员增加工资维持团、征求队、劝进队、宣传队、防护破坏罢工队和交通队等,并募集罢工经费。9月,海员工会向轮船资本家提出3项要求:-、增加工资,工资在10元以下者加5成,10元至20元者加4成,20元至30元者加3成,30元至40元者加2成,40元以上者加1成。二、工会有权介绍海员就业。三、雇工合同签订时,工会有派代表权。对此,轮船资本家拒不答复。11月,海员工会再次提出要求,资本家不予理睬。1922年1月12日,海员工会第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要求,并限24小时内给予圆满答复,否则就举行罢工。资本家仍置之不理。同日下午,苏兆征所在的德忌利士轮船公司的“海康”轮海员首先宣布罢工。接着,所有从香港开往广东广州、江门和广西梧州等地的内河轮船,以及从外埠开到香港的英、美、法、日、荷等国轮船上的中国海员,都相继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轮船有90余艘,海员约1500人。当晚,香港英国当局派华民政务司夏理德到海员工会,用欺骗恐吓的口吻“劝告”海员复工。苏兆征、林伟民等表示,要复工,除非完全承认海员工会的条件。罢工继续发展,一星期内,参加罢工的轮船增至123艘,人数达6500人。罢工浪潮迅速波及新加坡、暹罗(泰国)等国和上海、广东汕头等港口,有的轮船一经靠岸,中国海员随即加入罢工行列,先后参加罢工的海员达两万余人。罢工海员纷纷离开香港回广州。到1月底,回到广州的罢工海员约有1万人以上。设在广州的罢工总办事处负责指挥罢工和接待罢工海员的工作。罢工海员返抵广州时,广州各阶层群众前往车站列队迎接,并和罢工工人一起上街游行。国民党领导的广东政府对香港海员罢工也表示支持。罢工海员回到广州后,对香港采取封锁政策。他们分头劝导广州及其附近各县商人停运粮食及食物赴香港。罢工海员还分头驻守各港口,杜绝走私者破坏封锁。香港与外地的航运几乎全部断绝,日常所需的食品匮乏,物价飞涨,给香港的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香港英国当局企图以威胁和利诱的手段来迫使罢工海员屈服。先是在1月16日宣布戒严,非有凭照不能自由出入香港。1月17日又发出通告,坚持轮船资本家提出的加薪条件,迫使罢工海员接受。接着,还派人去上海、菲律宾、印度等地招募新工人,妄图彻底破坏罢工。港英当局采取这些手段都未达目的。香港罢工海员积极争取其他行业工人举行罢工援助。1月27日,香港运输工人举行同情罢工。罢工规模进一步扩大,全港罢工人数增至3万人以上。港英当局决定进行野蛮镇压。2月1日,悍然宣布海员工会为“非法团体”,下令封闭海员工会,抢走海员工会的牌子。同时,封闭了海陆理货工会、同德工会、集贤工会等运输工会组织。港英当局还调来10多艘军舰驻防,水兵全副武装登岸巡查。香港海员和运输工人罢工,给英国当局和轮船资本家以沉重打击。香港一些绅商纷纷要求港英当局与罢工海员进行谈判,并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于是,港英当局变换手法来对付罢工。先是指使“华工总会”到广州协同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航业公司出面“调停”,后又利用华人绅商集团开办的东华医院请求广东海员罢工总办事处派代表到香港商谈。2月7日,海员罢工总办事处召开海员大会,认为要在港英当局首先答应恢复海员工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谈判。大会通过了9项解决罢工的条件:一、海员工资每月30元以上者加30%,30元以下者加40%。二、对复工工人不得无故辞退或降职。三、增加工资的办法适用于现在香港停泊的轮船和从各埠向香港开驶的轮船。四、船主雇用海员,须由海员工会介绍,以免中间人克扣工钱。五、签立雇用海员合同时,须有海员工会派证人到场,否则无效。六、无论海员或海员工会的职员,不得因无相当理由递解出境。七、加工资日期由1922年1月1日起。八、中国海员复工之后,雇主须加以平等待遇,不可苛虐。九、恢复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原状及现被封各工会,释放被禁的办事人。大会还提出复工的暂时办法:海员月薪在15元以下者加薪40%,25元以下者加30%,25元以上者加20%。如船主承认此办法,海员即刻复工。2月15日,海员罢工总办事处派苏兆征等4名代表到香港,与港英当局及中外绅商代表谈判。海员代表首先提出以恢复工会为先决条件。港英当局和绅商代表却提出改变工会招牌、举出代表公道评判解决加资问题。谈判无结果。海员工会便加紧联络香港各工会举行全港性同情总罢工。2月27日,港英当局宣布紧急戒严令,把驻在中国各口岸的英国军舰调集香港,禁止火车通行,出动大批军警巡查街道,规定居民离开香港一定要有铺保。当天,香港各业工人陆续举行同盟总罢工。至3月初,罢工人数超过10万,其中海员约2万多人。整个香港的海上航运全部瘫痪,市内交通中断,生产停顿,商店关门,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来源断绝,垃圾无人清扫,粪便无人清理。香港变成了“臭港”、“死港”。3月4日,罢工工人成群结队步行回广州,行至离香港6公里的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射击,当场死4人,伤数百人。这就是英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沙田惨案”。消息传到广州,罢工海员更形激愤,决心与英帝国主义斗争到底。海员罢工总办事处一面督促广东政府向香港当局提出严重抗议;一面发出通电,揭露事件真相,吁请支持。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发表《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表示全力支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号召全国工人给予声援。上海、湖北、开封等地和京奉、京汉、陇海、京绥铁路工人及别业工人等组织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从多方面援助罢工海员。京汉铁路工人在火车头上竖起写着“援助香港海员”6个红字的大旗,在北京至汉口间往返飘扬。上海香港海员后援会一面劝告上海工人切勿受雇赴港,一面募集捐款支援香港海员。并致电勉励罢工海员“坚持到底,勿擅让步”。香港海员罢工还得到海外华侨和各国工人的同情和支持。香港工人坚决斗争的联合行动,迫使港英当局不得不以海员工会提出的9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海员工会代表林伟民等与港英当局及中外船主的代表经过多次会谈,于3月5日达成协议:同意增加工资15%至30%,恢复原有的海员工会,释放被捕的工人,抚恤“沙田惨案”死难者家属各1000元。3月6日,港英当局下令取消2月1日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把工会招牌送还给海员工会。海员罢工总办事处宣布从3月8日起正式复工。罢工坚持56天,终于取得胜利。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70年来赫赫奕奕的大英帝国主义终于在中国海员的威力之下屈服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此后,长江船员、上海邮务工人、日华纱厂工人、汉阳钢铁厂工人,以及京汉、粤汉、京奉、京绥、正太等铁路工人,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逐渐形成高潮。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