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公元576年为农历丙申年,属猴年,北齐后主高纬隆化元年,陈太建八年,年号隆化。
公元576年大记事[1][2]1.公元576年,周武帝大破齐军,齐厉主逃回晋阳,改元隆化。
2.公元576年,至圣母亲艾米乃去世,穆圣由祖父阿布杜孟托利布抚养。
3.公元576年,欧洲基督教会在今日的法国召集了一词神职学者大会,研讨女人是否有灵魂?
4.公元576年,拜占庭帝国的使者两次出使西突厥。
5.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建德五年),东罗马皇帝提比留斯(Tiberus)继位,再次派出使团(瓦伦丁,Valentin)至西突厥,重申东罗马与突厥所订盟约,要求继续支持这场战争。
6.公元576年,高纬禅位给儿子高恒。
7.公元前576年,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
逝世名人诗人王褒王褒(南北朝,约513—576年)南北朝诗人、书法家。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铃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北周武帝时为宜州刺史。在梁时曾写过《燕歌行》等诗歌,描写征战艰辛,塞北苦寒,曾被广泛传诵和摹仿。到北方之后,他的诗风虽和齐梁诗人仍有相近之处,但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诗歌内容比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了不少关于边塞和征战等方面的乐府诗。
王褒作品文化纪事诗人王褒卒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诗人王褒卒于官。王褒(约五一三至约五七六),字子渊,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出身于门阀世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七岁能文,二十岁举秀才,仕于南朝。梁武帝爱赏其才,以侄女妻之,袭爵南昌县侯。历任秘书丞、宣城王文学、转南平内史。梁元帝时备受宠遇,官至吏部尚书、右仆射。西魏陷江陵,随元帝出降,后同王克等数十人入长安,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门第文才为北朝所重。周明帝每出游,必命其谈论赋诗。武帝时参议朝政,凡大诏册,皆出其手。授太子少保,迁少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任上。王褒美仪容,善谈笑,博览史传,善作草书,富于文才。今存诗四十多首,前期辗转宫廷,所作多为应诏、奉和诗,伤于浮华工巧;后期寄身北朝,描写塞外景物,寓托故国之思,诗风渐趋质朴苍劲。《关山月》、《渡河北》等向称名作。特别是《渡河北》发端二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尤为后世选家所称赏。原有文集二十一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
杂谭逸事周伐吐谷浑周建德五年(五七六)二月,武帝命太子宇文赞巡抚西土,因势讨伐吐谷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从行。军中节度,尽委二人,宇文赟仰成而巳。八月,北周军进止吐谷浑国都伏俟城(今青海四新南)而还。北齐括杂户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二月,朝廷下令大括杂户,杂户大都为北魏时所虏西凉隶户,后东魏北齐时仍世代供厮役。此次括户令杂户女子未嫁者全部齐集,有隐匿者处以死刑。江总为陈太子詹事陈太建八年(五七六)六月,陈宣帝任江总为太子詹事。江总为南朝风流才士江敩曾孙,文才闻于江左。太子陈叔宝雅好文学,多次请求任左户部尚书的江总为詹事,吏部尚书孔奂以江总浮华绮丽而不许。叔宝在宣帝面前力争,终得江总为太子詹事。不久,江总与皇太子作长夜之饮,宣帝闻知后免江总官。北齐宰相赵彦深卒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六月,宰相宜阳王赵彦深卒。赵彦深,自称南阳宛人(今属河南),幼孤贫,性聪敏,善书计。从齐神武高欢为书令史,自后历事累朝,掌参机密。彦深性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河清元年(五六二)进爵安乐公,累迁尚书令,封宜阳王,后拜司空、转司徒。齐朝宰相,善始善终者唯彦深一人,死年七十岁。彦深既死,北齐朝贵典机密者唯侍中斛律孝卿一人,余皆后主高纬嬖幸,皆贪秽骄横,不知国之将亡。周武帝教诫皇太子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八月,皇太子宇文赟还都。王轨奏称太子宫尹郑译、王端与太子在军中戏狎,多有失德。周武帝大怒,杖太子及郑译等,除郑译官,宫臣亲幸皆遭遣责。事后太子不思悔改,复召郑译,戏狎如初。武帝对太子要求甚严,有过辄加捶挞,并令东宫官属录太子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父皇威严,矫情修饰,以致过恶不上闻。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又在内宴时对武帝陈言:“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并称皇太子非社稷主。武帝询问诸大臣,深以王轨之言为然。但太子以下次子汉王赞又不才,余子皆幼。虽知太子恶劣,也不得废。北齐后主营邯郸宫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八月,后主高纬又幸晋阳(今山西太原),下令于邯郸营建宫殿。九月,北周武帝又以北齐后主昏乱,朝政腐败,集群臣议东伐北齐,企图混同一轨。而齐后主却仍然一味游猎。十月,后主猎于祁连池。周再举攻齐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月四日,武帝发兵十四万五千,再举伐北齐。武帝自为统帅,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直指晋州(今山西临汾)。齐守将崔景嵩向后主告急,适值后主与冯淑妃在天池(今山西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行猎,右丞相高阿那肱称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冯淑妃请更猎一围,后主竟不顾告急驿马三至,依旧行猎。崔景嵩见无后援,遂降北周。对于此事,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讽讥云:“巧笑和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北周俘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诸路大军,各有进展。北齐守将纷纷投降。周,齐晋州争夺战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一月,齐后主高纬率援军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声势甚盛,周武帝西还以避其锋芒,主力撤出晋州(今山西临汾),留兵一万,令梁士彦坚守。齐师追击,周武帝遣齐王宇文宪等拒战,斩齐骁将贺兰豹子等,齐师乃退。周武帝又于玉壁(今山西万荣)集结各路兵马八万多人回援晋州。时齐师昼夜攻晋州,梁士彦激励将士,一以当百,击退齐师。而齐后主在争城激战时竟与冯淑妃观战以为乐,致殆误战机。十二月,周武帝逼城置阵,东西二十余里。齐后主拥冯淑妃观战,未及接战,淑妃恐惧大喊军败,后主引淑妃北走高梁桥(今山西临汾北)逃命。于是齐军大溃,死者万余,军资器械,委弃山积。周军乘胜进入晋城与梁士彦会合。齐后主狼狈逃窜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晋州溃败,齐后主高纬逃至洪桐(今属山西),冯淑妃仍临镜施粉添妆自玩,闻声即唱贼至,于是复走。遁途中后主竟遣宦官往晋阳(今山西太原)取皇后服,将立淑妃为左皇后。及至晋阳,忧惧不知所为。欲北奔突厥,留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守晋阳,并密遣左右先送皇太后、太子于北朔州(今山西朔县)。高延宗等苦谏不从。六日,周师至晋阳,后主大赦天下,改元隆化,命高延宗为相国,总山西兵。是夜后主出城欲奔突厥,从官多散,领军梅胜郎叩马苦谏,乃回向邺(今河北磁县南),从者仅高阿那肱等十余骑。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称帝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后主高纬自晋阳(今山西太原)逃回邺城(今河北磁县南),留安德王高延宗守晋阳。并州将帅请高延宗称帝,称“王不为天子,众人实不能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十四日,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德昌。以录尚书事唐邕为宰相,并发府库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将士听命,从者相属。延宗杀宦官群小十余家。后主高纬闻知,宣言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据有。高延宗整顿城内军马,抵御北周军队。周武帝破晋阳北周建德五年(五七六)十二月九日,武帝宇文邕率大军进抵晋阳(今山西太原),遂四面围城,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北齐新帝高延宗四面调军,并亲自督战,奋力守城,城内儿童女子也乘屋投石御敌。傍晚,宇文邕攻入东门,遭齐主所率军队夹击,周师大乱,死者二千余人,武帝几难身免。齐军得胜后入坊饮酒,士卒醉卧,高延宗不复能整。十七日早晨,周武帝复攻东门,破城而入,高延宗不支,逃至城北,为周军擒获。宇文邕视延宗为北齐天子,复其衣帽以礼相待。宰相唐邕筹皆降于周。十八日,周武帝宣布大赦,削除齐制,收礼文武之士。齐后主归邺都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十六日,后主高纬逃归邺都(今河北磁县南),为抵御北周,下令立重赏招募战士,却并不出物。广宁王高孝珩献御敌之策,并请出宫女珍宝赏将士,后主听后极不痛快。斛律孝卿请后主亲劳将士,整军再战,并为其撰辞,嘱其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后主临众,不复记所受辞,遂大笑不止,左右也大笑。将士怒道:皇上自己尚如此,我辈何急亡国。皆无战心。后主于是大封公卿将相。二十日,皇太后也回到邺都。齐后主禅位皇太子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十二月,北周武帝出所获齐宫女珍宝班赐将士。二十九日引兵攻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北齐后主高纬问诸贵臣以御周之策,人人异议,后主不知所从。于是人情凶惧,士无斗志,官员出降者昼夜相继。后主不能制止,乃引尚书令高元海等议,决定禅位皇太子。齐后主高纬字仁纲,武成皇帝高湛长子,天保七年(五五六)五月五日生于并州,大宁二年(五六二)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五六五)受父禅而为帝。高丽僧至北齐北齐武平七年(五七六),高丽国大丞相王高德崇信佛法,北齐沙门统师释法上通晓佛法,于是高丽国遣僧至邺都(今河北磁县南)向释法上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