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作者:吴承明 董志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ISBN: 9787509710104
开本: 16开
定价: 129.00 元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的主要内容是1 949~1 952年新中国的经济历史。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发生在3年多的时间中,但因一为这段时期是历史新的起点,需要回述历史的继承,特别是旧中国的经济遗产,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的全部内容远远超过了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是课题组成员历时5年,六易其稿、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结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十余年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
自197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组(1990年改建为研究室)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开始在中央档案馆查阅有关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些历史资料是座尚未开发的宏大宝库,蕴涵着无数革命者、新中国建设者以及档案工作人员以血汗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这些馆藏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内容为第一手记录,翔实具体。但是历史上的多种原因使这些珍贵的资料长期被束之高阁,未能开发利用,实在是资源的闲置与浪费。1988年,董志凯在研究“一五”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中央档案馆国家处处长张志提议,由经济所的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合作,共同整理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以此作为新中国经济历史档案开放利用的第一步。这一提议迅即得到中央档案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胡乔木、胡绳等领导同志相继对此作了肯定的批示;姚依林等国家领导人也批示同意。
图书目录导言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章 资源环境
第二章 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第三章 解放区的经济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六章 国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三遍 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举措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大经济举措
第十章 财经工作的统一与调整
第十一章 调整工商业
第十二章 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
第四编 基础设施与工农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四章 基础设施的恢复和建设
第十五章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六章 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恢复概况
第五编 内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八章 国内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九章 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第六编 财政、金融与投资
第二十章 财政、税收及其管理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固定资产投资
第七编 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
第二十三章 劳动就业和劳动福利
第二十四章 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
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恢复的总体分析
要事年表
统计表目录
《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丛书目录
……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作者:武力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802219557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0 元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一个甲子60年,新中国已度过了第一个甲子。这6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对往昔贫穷、落后的痛苦追忆和对今朝成就、辉煌的欢欣鼓舞,更充满我们每个人心间的是开创未来的壮志豪情。我们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从初版到今天也已经10年了,这1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自然地,经济学界的学术水平和对经济史的认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对10年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进行增补修订,以使其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
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科学、客观、准确、真实地对新中国60年的经济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套装上下册)》出版10年)的成就、经验进行全面、真实、客观、透彻地研究分析和总结是一项颇具功底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这次增订中坚持:准确、深刻、精练的六字增订原则。具体地说:(1)遵循欧阳修所说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努力做到语言准确精练。(2)尽量避免经济史学中就经济论经济的大忌。(3)防止治丝益棼,即头绪太多和杂乱而模糊了主线。(4)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置于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去观察和论述,尽量做到“胸中有,笔下无”。(5)遵循“史无定法”,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适当加强计量和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6)当受篇幅所限,遇到留史还是留论时,选择“留史削论”。
图书目录上卷
增订版前言
初版前言
导论
第一编 1949~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时的经济背景和发展条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三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四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第六章 第一个一年计划的完成和遗留问题
第二编 1958~1978年: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七章 “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发展
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干扰
第十章 “文革”前期国民经济的下降与回升
第十一章 “文革”后期国民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十二章 两年徘徊中前进的经济建设
第三编 1978~1997年: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十三章 开始改革开放的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十四章 新的建设纳和“六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
第十六章 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曲折
第十七章 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和改革的继续推进
(下卷)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第十九章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结构优化和科学发展
第四编 1997~2009年: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十章 跨世纪战略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第二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编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二章 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十三章 澳门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十四章 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六编 附录
产要参考图书文献资料
后记
……
经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2-1976年,计划经济时期
经济运行轨迹宽幅振荡,计划调控痕迹明显,经济发展大起大落。1959年创下GDP历史最高增速,1961年GDP历史负增长记录。
可分为四个周期:1959-1961年,1964-1968年,1969-1973年,1974-1976年,后三个周期振幅减小。第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第二阶段第一周期
1977-1980年,恢复性增长周期
1976年负增长,1977年大幅恢复性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1979年,1980年继续恢复性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第二阶段第二周期 1981-1990年,回落振荡周期
1989年出现投资、消费双膨胀
1989-1990年两年“治理整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第二阶段第三周期 1991-1993年,快速增长周期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1993年GDP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峰
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推动经济高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第二阶段第四周期 1994-2001年,软着陆周期
使过快过热的经济增长逐步降温,1995年-1997年实现经济软着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凸显总需求不足,出现通缩趋势
1998-2001年连续4年增长率下降,2001年达到回调最低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历史-第二阶段第五周期 2002年至今,经济高涨期
此一轮宏观经济高涨主要来自钢铁、电解铝、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
人民币汇率沿革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方式,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规定人民币官价为1美元=2.6元人民币,此一汇率保持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汇率因为汇率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外币黑市,最高时,美元兑人民币超过1:10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2005年7月2l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初始化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稍后中国央行发布一篮子货币的构成:美元、日元、欧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比重尚未透露。
中国大陆经济历史的发展经济学比较通常在发展经济学比较上存在四种不同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纵向与民国时代如1949年经济状况相比
横向与若干不发达国家比,尤其是与邻国印度相比
1960年代开始与(前)苏联相比,主要是农业方面
1980年代开始与邻国日韩以及亚洲四小龙相比
20世纪末开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是经济增长率
在欧美发展经济学文献中,这种比较往往是第二和第四种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主要采取了日韩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在2000年代,随着大量贸易盈余引发的中美、中欧贸易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大陆的经济管理部门意识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大国经济需要转型为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日韩,中国在发展过程的较早阶段转入了创建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借以调节诸如过高的亚洲储蓄率和过高的美国消费等的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